CCTV-《致富經》資訊:
這里是湖北省黃梅縣的大源湖畔,天剛擦亮,就聚集了很多漁船,農民們蓄勢待發。因為今天是大原湖60多個螃蟹養殖戶商定好,2008年開始捕獲螃蟹的日子。
為了趕在經銷商上門前把螃蟹裝好,大伙麻利的忙活著,一會兒功夫,滿載螃蟹的船只陸續歸來。記者看見離碼頭50米外的螃蟹集中點里熱火朝天。跟上去采訪,卻發現他們都非螃蟹養殖戶,只是臨時捕撈的村民。
記者:“這螃蟹是你的嗎?”
村民男:“不是,我們都是捕撈的。”
記者:“你今天捕了多少?”
村民男:“幾百斤。”
記者:“今天捕了多少?”
村民女:“今天只有三袋,有180多斤。”
記者:“那你能賺多少錢?”
村民女:“他是按一塊五一斤算。”
養殖戶 石再兵:“這些捕撈的,是我們六十多個養殖戶請的,自己捕不過來,這幾天頭船每天要捕一千多塊,一般的也有三百塊錢左右。”
黃梅縣養了十多年的螃蟹,但養殖戶花這么多錢請村民捕撈,卻是從三年前才開始。因為在同一個湖里這些年產出了5倍的螃蟹,更讓養殖戶的收入突破了千萬元。究竟是什么讓這里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大源湖邊的農民一直靠養魚為生,卻總為產量不高、利潤低而頭疼。聽很多水產經銷商說1車螃蟹有20車魚的利潤,很心動。就在大家面對價格懸殊的蟹苗市場,沒有經驗,舉棋不定時,一個叫柯建汶的養殖戶提了個不錯的建議。
養殖戶柯建汶:“當時長江蟹系列較貴,我們沒養過,成本較高,有風險,當時有點害怕,長江蟹苗要2塊多一只,遼蟹苗只要4毛到3毛5就可以買得到。”
產于遼河水系的遼蟹,成本低、風險小,很快被大家認可。為了便于統一經營管理,湖周圍大大小小60多個養殖戶還以入股的形勢成立了公司。就在大家沉浸于轉產高利潤螃蟹的喜悅時,不曾想經銷商卻開始逐年下壓螃蟹的收購價,直到2004年秋天壓到了最低點。
柯建汶:“明明值30塊錢一斤,他就是買18到20元。”
當時,大源湖的螃蟹都賣給上門的經銷商,他們再賣到哪里,外面的行情如何,大家一概不知。按20元一斤售出,只能保本,一年下來等于白干。養了1萬斤螃蟹的石再兵坐不住了,他約好幾個大戶干脆拉著螃蟹到長三角一帶,尋找出路。可沒想到價格同樣令人失望,不過這趟東征卻解開了他們的低價之迷。
養殖戶石再兵:“吃了幾年虧,我們心里還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最后慢慢的人家都介紹了這個經驗,他說你的蟹子就是膏不行,特別是公蟹,母蟹還好一點,他們市場上吃這個的就是要紅膏蟹,你江蘇常州也好,上海也好。”
遼蟹,怕熱不怕冷,南移后,由于氣候變暖,提前一個月成熟。而此時公蟹的膏,母蟹的黃都還未飽滿,因此賣不上價。
告訴大家經驗的就是這個叫陸衛兵的江蘇經銷商,他自己還有兩個螃蟹苗種基地。在長三角一帶的螃蟹市場小有名氣。
經銷商 陸衛兵:“這螃蟹我跟你講看它這個嘴唇紅看它的老度夠不夠。”
記者:“這個他的顏色沒有泛紅就怎么呢?”
將銷商 陸衛兵:“蟹不肥了關鍵是餌料不足。”
記者:“這個怎么樣”
經銷商 陸衛兵:“這個很好。”
記者:“這個是公的。那母蟹跟他看的方法一樣嗎?”
經銷商 陸衛兵:“母蟹一般是看這里,老了以后,肥了以后這里就開了。還可以扒開看這里這里是紅顏色的。”
陸衛兵說的這種螃蟹就是長江系的中華絨鰲蟹。當時市場上一斤賣到50多元,這讓石再兵他們很羨慕,也想買陸衛兵的蟹苗,跟著養。可換養長江蟹苗,得花高于遼蟹苗3倍的價錢。眼前這個才認識的陸衛兵讓大家有所顧及。
養殖戶石再兵:“怕遼苗拿來以后,充當那個長江蟹,他的苗種看不出來,苗都是一個樣的。我跟他講,我們兩個要定個合同。”
經銷商 陸衛兵:“他要求我放1.5萬斤苗,他是一斤120頭的,一斤120頭就是180萬只苗,投進去以后到明年年底產成蟹的話不能低于8萬斤,低于8萬斤要我陪。”
180萬只長江蟹苗的數量,陸衛兵很心動;加上自己對大源湖養殖條件的考察很滿意。他愿意以每年回收商品蟹總量的一半做保證。但對于那份合同仍有自己的看法。
養殖戶 陸衛兵:“這個湖是天然的,他有天災,有人為比如說人家都不理解,如果天災人為造成的這個結果不是太好,到時萬一他有這種想法,用書面,他跟我打官司我就輸掉了。”
雙方為此僵持著,直到年初投苗的節骨眼,到底用還是不用陸衛兵的蟹苗?大家猶豫不決。石再兵突然冒出個想法,不如拉陸衛兵合伙,8萬斤以外的商品蟹利潤雙方按比例分。換個形式讓他保證產量,還能跟他學經驗,其他養殖戶一聽都覺得不錯。
養殖戶 石再兵:“他開始那個50%感覺還少了一點,少了一點,擔風險的事他感覺不想干,之后呢,我跟他講你70%,我30%,最后給他說服了。”
一斤120只規格的長江蟹苗每只8毛錢,通過合作,養殖戶只用出苗錢,其他的玉米、螺絲等飼料將近100萬元都由陸衛兵負責。就算產量不高,大家也不會虧。更重要的是,多了陸衛兵這條穩定的銷路。
養殖戶:“沒這個保證,我們心里肯定有點慌張,怕又像那個遼蟹一樣,價格不好,收成不好,他給我們定心丸,我就下定決心跟他合作。”
跟螃蟹打了10多年交道的陸衛兵,也早就算好一筆帳。180萬只蟹苗,只要按他的方法養殖,投夠餌料,至少能產十幾萬斤。只要多出5萬斤,平均每斤45元算,刨去100萬的成本,也還能賺60萬。
在所有人的期盼中,2005年秋天,大家總算嘗到了螃蟹的甜頭。
養殖戶 石再兵:“那一年呢,就搞了15萬斤,他那一年他是賺了不少,賺了幾十萬。我們那一年呢,就比以往的收入就高了400多萬。”
跟陸衛兵合作,大家對螃蟹品種、養殖方法摸了個八九不離十。那一年通過他在江浙一帶的銷售,讓很多經銷商都知道了這里,紛紛找上門來。隨著主動權的壯大,2006年大家商量著該是獨立的時候了。
養殖戶 石再兵:“一年我們把這個所有的經驗,把所有的事都辦好了以后,第二年我們就不要,不跟他合作,第二年我就是光買他的苗。”
養殖戶陸衛兵:“這兩年,他的市場做起來了,他這里周圍的人都知道這個螃蟹品質不錯,所以現在周圍很多客戶在跟我競爭。”
看見公司的養殖戶都賺錢了,現在黃梅縣的很多農民都開始承包附近的水面,進行長江蟹養殖。
養殖戶:“人家能賺錢,我為什么不能,下定決心養!今年產量1.3萬斤以上,我估計可以賺一二十萬。”
今年黃梅縣僅大原湖里產的商品蟹就達到了25萬斤,按底價36元一斤算,又是一個豐收年。
黃梅縣人民政府 副縣長:“就大源湖這一塊,養遼蟹一年就是500萬,現在養長江蟹收入達到了1100萬。通過這兩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在我們大源湖這養長江蟹是正確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