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火熱八月,山東沿海各地棄船上岸漁民鉆進“學堂”,個個忙“充電”。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沿海已累計培訓轉產轉業漁民10000多名。一位在海上漂泊了28年的“漁老大”滿懷信心地說:“這次‘學堂’沒白進,一個暑天俺學了三門技術,船雖然沒了,但俺學會了養海參,收入會更高。”
近幾年,由于近海污染,捕撈強度的加劇等原因,山東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減少,特別是《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的正式生效,使得在外海作業的大量漁船撤回近海,使原本脆弱的近海漁業資源更是雪上加霜。為保護和恢復近海漁業資源,國家從2002年實施了捕撈漁民減船轉產計劃。截至目前,山東省共報廢、沉礁漁船2120條,轉產轉業漁民近12000人。為使失船漁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我省對棄船登岸漁民分批進行漁業技能培訓。
海洋漁業部門組織專家編寫教材,無償為轉產轉業漁民提供苗種、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向漁民免費傳授最新的養殖新技術、新品種。昔日的捕魚能手變成了現在的養殖能手,成功實現了轉產就業。(大眾日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