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昨日在廈門宣布,我國首次進行的帶水系統水產品動植物太空育種試驗獲得成功。從太空返回的14個水產品樣本,包括魚、蝦、貝、藻和微生物等品種,歷經密閉時間共計70天整,均獲存活。
據了解,省水產研究所率先在我國第21顆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上,進行了該試驗。實驗衛星是于8月29日成功返回地面的,搭載的水產動植物(其中包括占全國紫菜產量80%的壇紫菜)均獲存活。其中,個別水產動物落地前已繁育出子代,落地后現已出產子1代。
目前,這些水產品正在該所進行進一步研究,一旦取得預期效果,快的話1年后可向市場推廣,慢的話有可能要等上8年。省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郭明忠表示,這是我國水產育種科技自主創新事業又一個新的里程碑,標志著水產育種技術進入了太空時代。為此,此次航天搭載試驗被命名為“鯉魚躍龍門”。(東南快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