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長春鎮
位于湖南省益陽市的黃家湖,整個湖面有一萬五千多畝,從2006年開始,這個湖被一個叫李雪華的人承包了。
李雪華:“這是花鰱以這個花鰱,白鰱、花鰱為主,比如這是白鰱,主要是這個魚為主,和這個花鰱。”
李雪華養殖了三百萬公斤鰱魚,現在雖然也捕撈一些鰱魚,但是眼下這個季節,李雪華大量捕撈的卻是湖里的小雜魚,小雜魚太多,會影響到鰱魚的生長,小雜魚的捕撈關系到第二年的收入,不能掉以輕心。
李雪華:“現在主要打這個底層魚底層魚就是這個小雜魚,也要打掉,不打掉的話明年影響我這個產量,影響我那個花白鰱的生產。”
每天李雪華在這個湖里能打撈兩三千斤的小雜魚,在當地小雜魚通常被加工成魚干。一年下來光小雜魚就能賣五十萬公斤。
捕撈小雜魚,就是為了一年有300多萬公斤的花白鰱的產量。
字幕: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石市鎮樓下
雖然李雪華遠在湖南養魚,但是在他的家鄉江西省宜豐縣可是小有名氣,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人提到這位養魚大王,總是津津樂道。
李國紅:“認為他膽子非常大,原來那個水庫都幾百塊錢包的,他一個人包去,幾千塊,上萬塊包下來。”
李新明:“他這個人呢獨來獨往的,我們反正說他笨。”
就在2002年,李雪華還只是在家鄉承包五十畝的小水庫,這就是當初他承包的魚塘,現在被村里其他養殖戶承包。
2002年,李雪華開始利用水庫養鰱魚,鰱魚是四大家魚之一,因為價格相對較便宜,通常都是養殖鯉魚草魚時套養鰱魚。但是這種魚比較適合水庫放養,不需要太精心管理,所以李雪華以養殖鰱魚為主,一年靠這些鰱魚也有七八萬的收入。
2003年,李雪華承包了村里最大的有300畝面積的水庫,可是養了一陣卻發現原本很暢銷的魚,不好賣了。
李雪華:“整個一個縣城一天只銷兩三千斤魚,一個縣那么大,十幾個鄉鎮,何況我們是村里面的一個養魚戶,大家都到那里去賣,就沒價錢。”
宜豐縣縣城每天需要鰱魚最多兩千斤,隨著當地越來越多地人承包水庫養魚,來拉魚的客商也就少了很多。
就在這時一個叫梁德生的經銷商,包下李雪華整個水庫的魚,打聽后,才知道梁德生賣魚全部賣往外地。
記者:“外省賣嗎?”
梁德生:“賣”
記者:“最遠賣到哪個省?”
梁德生:“最遠呀,廣州那邊遠一點。”
李雪華:“他肯定不是當地賣,他那個時候賣呢,我聽說他是賣到贛州,贛州呀,贛州這邊,還有南昌。”
李雪華水庫里的魚都供應給梁德生,這也讓李雪華看到了外地市場的巨大前景,轉而在外面找機會。
2004年,李雪華終于在江西省進賢縣,承包了一個近兩千畝的水庫,養了三個月后,李雪華卻發現,原來生長迅速的鰱魚卻一點不見長。在外面包水庫開銷大,李雪華因此賠了幾十萬元。
李雪華:“你會難過嗎虧了本?當然了,我表面上是不難過,但是腦子里面總會去想的,怎么虧那么多?”
這時朋友李景光從老家來,聽說了李雪華水庫的情況,剛好李景光在隔壁縣城認識一個養殖戶,于是告訴李雪華可以去問問,看能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李景光:“小時候的性格也差不多,反正他這個人他做什么事情認準了他一定要做好。”
李雪華聽了李景光的建議后,二話不說,跟著李景光來到了隔壁縣城,在這里跟當地養殖戶交流后,終于,李雪華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
李景光:“經常搞這一行的,這個水庫賺錢不賺錢,基本上看一下,看這個土,這個土壤,還有這個技術,這個土也有好大的關系。”
李雪華:“不好的就是沙子一樣的,沙子一樣的土,那就不行。”
記者:“那就不行了。”
李雪華:“就這個土就好,這個土都是一個顏色,都是黃泥巴土,這個土它不會耐水,那個水里面的肥,它不會耐掉,它不會沉掉,所以說這個土好,這個黃泥巴土好。”
原來,在李雪華的家鄉,水庫的土質都是黃泥土,到了外地,土質發生變化,養殖鰱魚需要的是肥水,沙土并不適合養鰱魚。
2005年,李雪華結束了在進賢縣的水庫,又在宜春附近找到一個3000畝的水庫,水庫養魚技術逐漸成熟,李雪華漸漸積累了近百萬的財富。
2006年,李雪華的生意開始涉及廣州,浙江這些大市場,鰱魚作為四大家魚的一種,由于肉薄刺多,以前市場有限,但是隨著各種深加工技術的發展,用鰱魚作的魚片,魚干魚丸等,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鰱魚也有著更大的需求。
李雪華無意中聽人提起湖南益陽有一個湖面積很大,李雪華當天就趕到了湖南益陽,雖然是有準備來的,但是眼前的大湖還是讓他嚇一跳。
李雪華:“這個大池子先轉一圈,轉一圈之后呢,再到小池子轉一圈,那也三四個小時,也三四個小時,因為它有這么長嗎,這個大池子有八九公里,那個小池子也有五六公里路。”
鰱魚屬于上層魚,比較容易缺氧翻塘,水面大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李雪華很興奮,在心里打起了算盤。
李雪華:“心里想肯定會賺大錢了,一年賺四五百萬,也不排除賺七八百萬的可能。”
但是不久后,李雪華高興不起來了,他想承包黃家湖的消息,很快被這里的村民知道,大伙的反映,讓李雪華又開始猶豫起來。
鄔三坤:“這么多年,我們都住在這個湖邊的嗎,我們土生土長這里長大的,都知道這里養魚沒有賺過錢的。”
王正凡:“因為這個湖沒有人賺到錢,他這個老板肯定會虧掉。”
李雪華聽說以往承包這個湖的人只有虧本沒有掙錢的,究竟該不該承包?考慮再三,李雪華決心賭上一把。
2006年,李雪華找了朋友李勇衛幫忙,李勇衛原來也在外面承包水庫,在李雪華的邀請下來這里幫忙管理。
李雪華想這么大的水面,可以試試養殖四大家魚,青魚和草魚的價格高,可以多放點苗,但是卻遭到了李勇衛的制止。
李勇衛:“這個不建議,這個養花白鰱,因為不管從他的市場也好,從它的養殖模式也好,都是比較理想的。”
李雪華不理解:既然草魚和青魚的價格高,而且都是四大家魚,養殖的方法都一樣,為什么不能多養別的品種?李勇衛說出了答案。
李勇衛:“因為我們這個湖泊這么大的面積,你要叫他一年干枯是不可能的,你養的什么草魚什么東西,那個鯉魚它都是拿不起的,那不管你怎么養都不行。因為我們這個花白鰱現在目前隨著這個捕撈水平的提升,它可以回捕率90%。”
原來四大家魚中,鰱魚屬于最上層魚,用網好捕撈,而青魚和草魚屬于中下層魚,池塘養殖都是干塘后,再捕撈,而湖里養殖,要干塘是不可能的,所以青魚草魚別的魚在湖里養殖,基本只能打撈到30%,這也是以前為什么別人承包這片湖面養魚虧本的原因。
李勇衛:“別的魚只能做的輔助,不是主體,比如說那個鯉魚,草魚,小雜魚是輔助魚,不是我們主養的魚,等于是搭配的。”
李雪華認同了李勇衛的說法,雖然鰱魚的價格低,但是只要養殖技術過關,還是很有賺頭,然而過了幾個月,李雪華發現鰱魚的生長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快。
李雪華:“如果說這個水庫里面的小雜魚太多,它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李雪華覺得應該是小雜魚太多,導致魚的生長緩慢。于是在鰱魚的生長高峰期,李雪華開始打撈小雜魚。
2007年11月份,到了賣魚的季節,李雪華找到經銷商黃忠,黃忠在益陽經營四大家魚的買賣,生意更是到了廣州,重慶,浙江等地,李雪華想通過黃忠賣鰱魚到外地市場。
黃忠:“他有這么多魚要拿出去,就是這樣說,他肯定可以找到我們,大一點的販子我們就是。”
李雪華:“到了賣魚的時候他就會問你,你那個魚有多大,賣什么價,這個價錢談妥了之后他就馬上調車過來。”
不多久李雪華發現,鰱魚的價格低,自己一賣魚就是幾百萬公斤魚,一斤魚價跌個兩三毛錢,就是幾十萬的損失。于是李雪華希望黃忠把價格提高一點,但是黃忠卻說受市場行情左右,他也沒有辦法。
黃忠:“要是行情不好,他老板可以考慮我們一下,就是說價格稍微跌一點點,讓我們做得起,他讓我們做不起,他這個湖就是死湖。”
李雪華不愿意賣魚,黃忠說想要價錢買得高,只有一個辦法。
黃忠:“上半年價錢高,誰都知道,做魚販的都知道,上半年的價錢相當高。”
上半年的價格比下半年高出一塊多錢,黃忠告訴李雪華,可以把魚暫養到上半年賣,到時候他再來拉魚,但是上半年賣魚,李雪華也有顧慮。
李雪華:“浙江,深圳廣州這邊的話太遠了,它這個運輸方面就會產生問題,這個氣溫高,這個魚會缺氧,會死掉。”
上半年氣溫高,魚運到廣州,浙江的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情急中,李雪華想到長沙有個大的水產批發市場,原來江西的魚有時候都往那里供應。于是李雪華到長沙紅星水產批發市場,打聽鰱魚的市場行情。
長沙市場每年需要的鰱魚就是幾千萬公斤,宜陽離長沙大約有一個多小時路程,魚運到這里不會因為缺氧死掉,這樣就能避免損失。
李雪華:“上半年因為這里比較缺貨,下半年的貨比較充足,上半年的話呢,全國各地起魚的地方不是太多,所以說它的價錢也高。”
2008年3月,李雪華聯系了這里檔口的老板賣鰱魚,而在水產市場的幾天里,李雪華發現了一個小細節。
陳錫毛:“主要是吃花鰱為主吧,這個雄魚。”
記者:“你們這個花鰱的話每年銷量能有多少?”
陳錫毛:“整體在這個湖南市場,4000到5000萬斤左右。”
李雪華:“你對比一下,這個顏色更白,這個更黑,這個頭更大,這個白鰱的頭更小,這個花鰱的頭更大,它相對來它的價錢也低一點,這個魚的價錢挺高的,比這個高1元多錢。”
記者:“這個賣多少錢?”
李雪華:“這個的話現在賣3.5元左右,上半年賣到5元多,6元。”
記者:“那個呢?”
李雪華:“這個魚的話上半年也有2元多,下半年好賣一點。”
花鰱的魚頭大,占整條魚的三分之一,在湖南和全國各大城市,這幾年逐漸興起吃魚頭,花鰱也叫做“胖頭魚”,是做魚頭的最好食材。在水產市場,花鰱的價格比白鰱要高出一塊多到兩塊錢。
回去后,李雪華有意在投苗的時候,改成70%的花鰱和30%白鰱的比例,每到上半年,李雪華80%的魚都買到了長沙市場。
李雪華:“抓住價錢高,比如上半年價錢高,就盡量放大苗,放大苗上半年多賣一些魚,到下半年為什么打底下魚,底下魚上半年也不好打,下半年好打一點,那個水位低了,所以抓住這些環節。”
在別人起魚忙碌的下半年,李雪華也沒有閑下來,打撈小雜魚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因為捕撈小雜魚除了怕影響鰱魚的生長外,賣小雜魚的收入足夠支撐下半年的開支,李雪華一年就能賣鰱魚三百萬公斤,收入達到五六百萬元左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