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市面上收購一斤羅非魚3塊錢,3斤多羅非魚深加工后可產出1磅(一斤三兩)即食產品,出口美國可賣到6美元/磅,折合人民幣近50元,”海南萬寧市興海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振文給《證券導報》記者算了一筆帳,“即使按四斤鮮魚產一磅來計算,深加工后的產品價值可以翻四倍!”
然而,如此賺錢的生意,放著卻少人去做。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的2003年數據統計,羅非魚的年產量為101201噸,即使只拿1萬噸來做深加工,成本開支為六千萬人民幣,出口卻可創收三千萬美元。然而2003年水產品出口總體創匯僅達到1億多美元。
海洋大省難謀其位
地利優勢造就了海南水產品的優質。據了解,海南省每年水產品總量的一半以上是出口或者是運到內地,供不應求。2004年,國家農業部在海南省抽取四批樣品190個進行檢測,其合格率達到96.3%。
海南漁業的發展也有目共睹。據2004年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有關統計,全年水產品產量可達137萬噸,比去年增長11.3%,漁業總產值達1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9%,水產品出口可突破4萬噸,創匯收入1.2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增長29%和20%。
但海南省水產品加工總量和水產品原料總量極不相適應。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數據統計,2000、2001、2002及2003年水產品總產量分別為830642、955779、1092951、267058噸,水產加工品總量分別為186498、200720、246360、267058噸,分別占當年水產品總產量的22.5%、21.0%、22.5%、21.7%,而在水產加工品里,每年冷凍水產品達137921、150288、190065、218230噸,分別占74.0%、74.9%、77.1%、81.7%,深加工水產品僅占少部分,不足20%。公里的海域,而廣東是四十五萬平方公里,福建大概是十三萬平方公里,浙江是二十六萬平方公里,就海洋面積來說,海南是“海洋大省”。但是,就海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海南又是海洋經濟小省、弱省。據了解,2003年海南省海洋經濟的總產值只有二百多億元,而廣東、浙江這些沿海省都是一千多億,海南與內地沿海省份尚有不小的差距。
海南漁業有天時、地利優勢,而水產品深加工至今卻只能躑躅而行。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