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西水產部門30日在北海市近岸海域人工放流3200萬尾日本對蝦苗。有關人員稱,今后幾天內還將在北部灣的北海、欽州、防城港3市近海投放這種蝦苗,總數將超過1億尾。
人工放流增殖是保護漁業資源、維護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手段,通過投放海洋生物種苗,可以使因過渡捕撈等原因銳減的品種恢復正常繁殖,有效彌補資源枯竭。廣西水產畜牧局漁業執法處處長林裕安說,從1987年起廣西就在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北部灣進行人工放流,18年來先后投放了1.88億尾(粒)的魚、蝦、蟹、貝、方格星蟲(沙蟲)苗,產生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記者在放流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將孵化1個月、長約1厘米的蝦苗傾進經事先檢測水質合格的海區,它們3個多月后即可長成可以繁殖的成蝦。技術人員介紹,人工放流增殖的品種都經過嚴格的選擇,屬于與原有生物和諧共處的品種,避免因物種入侵造成生態災害。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