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浙江日報:據象山縣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該縣漁民勞均收入為52668元,人均收入為27797元,同比分別增加33.7%和30.6%,增幅居寧波市首位。
象山縣是漁業大縣,從事漁業生產的人數達2.1萬。近年來,該縣按照穩定捕撈、優化養殖、提升加工的方針,大力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帶動漁業增效,促進漁民增收。按照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的思路,以“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設大黃魚、南美白對蝦、梭子蟹等“7+1”產業,使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特色名牌農產品大量涌現。去年該縣這些主導產業共實現產值28.53億元,占漁業總產值的66.5%。
在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的同時,象山縣還大力實施“科技興漁”戰略,用科技幫助漁民開源節流。浙象漁24025船老大徐中招給筆者算了一筆賬:柴油支出是漁船最大的成本支出,去年6月老徐在縣海洋漁業部門的推薦下安裝了節油器,平均節油率達5%,一年可節約成本3.6萬元。去年該縣在577艘漁船上安裝了柴油節能裝置,一年就節省柴油支出2000余萬元。
科技讓漁民減少了開支,也讓漁民嘗到了增收的甜頭。漁民黃根寶的單拖漁船在使用“V型網板”的基礎上,試制成功“飛機網板”,使單船的年收入增加10多萬元。全縣100多艘漁船已采用該技術,年增收1600多萬元。
該縣去年還及時發放漁用柴油補助資金超過4.33億元,3500余艘漁船受惠,平均每艘漁船獲得柴油補助金12.4萬元,有效緩解了生產壓力,提高了漁民收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