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讓渤海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三年來,渤海天津近海捕撈連續實現負增長。最新統計數字表明,三年來天津市近海捕撈產量每年保持1000-3000噸的減產幅度。
由于連續多年無節制的掠奪性捕撈,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渤海漁業資源出現了危險的荒漠化信號,一些傳統優勢品種已經難以形成漁汛。為保護渤海生態資源,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使渤海逐漸恢復“魚蝦搖籃”的良好局面,天津市水產管理部門采取削減漁船、鼓勵漁民轉產轉業、發展遠洋捕撈等一系列措施,幾年來,共拆解報廢漁船200余條,近千名漁民上岸開始新一輪創業。
天津市水產局漁政環保處處長郭占鋒表示,水域生態保護和恢復,是目前渤海沿海省市水產部門的工作重點。水產部門過去一直片面追求水產的產量、產值和產業規模,使得船舶數量過多,近海出現過度捕撈。如今,水產部門的觀念已經得到糾正,把工作重點放到近海漁業的長遠規劃和養護上來。2001年,天津近海捕撈量為2.5萬噸,2004年已經下降到了2.28萬噸,今年還有可能繼續下降。
據了解,天津市目前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鼓勵漁民遠離近海,積極發展遠洋捕撈。如發放低息貸款、自捕水產品免稅、遠洋補貼燃油費等措施,都促進了近年來遠洋捕撈的持續增長,預計到2007年,天津市遠洋漁船將達到50余條。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