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氣
育苗過程中隨著魚苗的生長和游動能力的增強充氣量由小到大逐漸增加。仔魚前期充氣呈弱微波狀,仔魚后期充氣呈微波狀,稚魚期充氣呈弱沸騰狀,幼魚期充氣呈沸騰狀。
2.加換水
初孵仔魚入池時,育苗池的水位只加到池深的1/2左右,此后每天或隔天緩慢添水5~10厘米,7~8天內加滿池水后開始換水。仔魚期日換水量1/4~1/3,稚魚期日換水量1/3~l/2,幼魚期日換水量1/2到全量或更大。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換水量的大小應根據魚苗的培育密度、苗池水質狀況、餌料的種類及投喂情況等來確定。
3.撇膜
苗池中投喂餌料以后,池水表面常漂浮一層膜(主要由死輪蟲、死的單胞藻、鹵蟲殼、橈足類碎片等組成),在仔魚期,這層膜會影響開鰾期仔魚從水面吸收空氣,從而影響仔魚的開鰾率及成活率。因此,每天要撇膜3~4次,以保持苗池水面清潔。
4.吸污
仔魚孵化后要及時用吸污器吸去池底死卵。仔魚期隔日吸污一次,稚魚期日吸污一次,幼魚期日吸污1~2次。吸污時要停氣,并注意不要驚嚇魚苗。對吸出的死魚苗要進行計數,以便于推算魚苗的存池數。
5.分池
目的是為了調整魚苗的培育密度,促進魚苗的生長。分池方法有鄰池虹吸法、夜間光誘法、定點食物誘集法(適于2厘米以上的魚苗)等。育苗后期,魚苗規格大小差異較大,大食小的現象嚴重,為了使同一池魚苗規格大致統一,減少相互間殘食,可以通過移池分選的辦法來解決,同時也有利于徹底改變池水環境。
6.出苗
當魚苗全長達2.5~3.0厘米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已較強,此時,若室外自然水溫回升至10℃以上并不再下降時,可將魚苗出池到海上網箱或室外池塘中暫養,也可直接出售給養殖戶。魚苗出池前幾天應將育苗池水溫逐漸降低至接近自然水溫。出苗時先將育苗池水位降至20~25厘米,然后用40目篩絹網片拉網出苗。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