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7月6日清晨,天臺縣又有2萬余尾香魚被放入始豐溪。這是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2005年度漁業資源增殖旅游項目之一,共投入資金7.5萬元,是天臺縣歷年來投入放流資金最多的一次。
香魚因其脊背上有1條滿是香脂的腔道,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而得名。它不僅是我國一種名貴的小型經濟魚類,更是全球公認最名貴的淡水經濟魚種之一,在當今國際市場享有“淡水魚之王”的美稱。
由于香魚較為嬌嫩,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因此天臺縣水電局漁政站的工作人員特地在始豐溪上游選了一處水質優良、生態環境較好的水域作為放流點。為了保證香魚的成活率,他們凌晨4點多鐘就驅車趕往龍溪香魚養殖場,將2萬余尾香魚分別轉移到十個專用的大水桶中,并用氧氣瓶為每個水桶增氧。隨后,他們又馬不停蹄地將香魚運到放流點進行人工放流。
該縣水電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后在一如既往地抓好增殖放流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漁政管理力度,嚴厲打擊“電、毒、炸”魚等非法捕魚行為,切實保護好該縣的漁業生態資源。
天臺縣自1986年開展增殖放流工作以來已放流各類魚苗數千萬尾,在泳溪和始豐溪水域放流香魚則是從2002年開始的,至目前已放流5萬余尾。為保護好這一珍貴魚類資源,天臺縣泳溪鄉政府還特地頒發了香魚禁捕令,將泳溪全境約1000畝水面劃定為香魚資源增殖保護區。(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