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含致癌物淡水魚令魚商的生計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業界揚言,如政府未能提供協助他們的具體方案,考慮最快于周六停止交收本地及內地淡水魚。但一切行動,業界仍取決于明日與食環署開會的結果,若破裂,全城將「無魚食」。有魚商坦言,停市雖會進一步打擊生計,但「長痛不如短痛」,寧愿不惜一切恢復市民吃魚的信心,總好過坐以待斃。
另方面,政府昨再化驗市面上10個淡水魚樣本,包括盲鰽、福壽魚及鯪魚等,并無驗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綠」。當局至今抽查的44個樣本中,共有13個發現有問題。10多名業界代表昨就淡水魚交收問題開會。港九鮮魚行總會理事長黃天雄批評當局呼吁市民停吃淡水魚,沒有考慮業界生計,故他們決定,一旦上京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周一岳「一無所獲」,而業界明天與食環署的會面再次談不攏時,便會計劃全體停市,停止交收本地及內地淡水魚。
盼政府速設淡水魚機制
他指出,現時市民「聞魚色變」,「真的做不到生意!如果政府沒有成果,我們惟有配合,自己不入貨,等到市民恢復食魚信心才作打算。」
黃天雄強調,業界此舉只求自保,但承認停市決定不會維持太久,「最好盡快辦妥所有問題,否則問題會愈來愈難解決! 他促請政府加快設立淡水魚機制,監察所有供港魚塘,「雖然會增加業界成本,魚的價格可能上調,但總好過市民怕得不敢再吃魚。」代表本地300多個養魚戶的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指出,全港養殖了3,000多噸淡水魚,過往全港每日可消耗200擔(每擔100斤)港產淡水魚,現時每日出貨只維持20至30擔魚,不時還「賣!箶祿。他形容業界經營慘淡,擔心本地淡水魚「滯銷」,加上淡水魚價格下跌逾5成,銷路急挫9成,「既然銷路又跌,價格又跌,倒不如現在停止出貨,至市民日后有信心時才再推出,也不成問題!」
黎來就稱,即使不把淡水魚推出市場,全港價值2億元的淡水魚也不會因此而付諸流水,「還可在池塘養大些少,當中大魚、鯇魚、黑養大點,會更好賣!」但他擔心烏頭養大了會更難銷,因市場普遍愿購買12至1斤重的烏頭。他要求內地輸港的淡水魚須雙邊檢疫,若淡水魚「買手」罷市,「令我們的淡水魚又賣不去,我們都會罷市」!但仍要留待本周五與業界開會再作決定。
停市太久恐有魚商倒閉
在兩地均擁有魚塘的新界漁業協進會顧問郭志有,亦支持停市做法,「跟政府談甚么也沒用,長痛不如短痛!顾Q,若然真的停市,政府必須給予配套,恢復市民吃魚信心,否則「業界會不惜一切去維持生計」。他并同意停市時間不能太久,否則會有魚商倒閉,「現在我檔口的已縮皮,租金、人工樣樣要錢,再下去只會裁減人手。」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