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日報報道 前不久由于美國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給我國淡水小龍蝦出口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最新的歐盟2005/34/EC指令又雪上加霜。該決議對動物源性產品中檢出藥物殘留問題作了新規定,添加了孔雀石綠、甲孕酮等苛刻的檢測指標,一旦在6個月內同一來源、同一禁用物質出現4次或以上的記錄時,歐委會將向輸出國進行通報并采取相應閉關措施。
我省是淡水龍蝦加工出口的重點省份,年加工龍蝦出口量6000噸左右,占全國龍蝦出口量的90%以上,美國、歐盟是出口主要市場。2001年、2003年氯霉素風波使我國水產品出口屢遭歐盟禁止,盡管解禁后,但其對藥物殘留等最低限量要求極高,如氯霉素含量要求小于0.3ug/kg,硝基呋喃代謝物要求小于1ug/kg,形成了苛刻的技術壁壘。以南通為例,出口龍蝦檢測出氯霉素、硝基呋喃類超標的約占7%,被檢出硝基呋喃代謝物低于最低限量要求的樣品約占60%,從批次看,有80%以上被檢出藥物殘留。
如何讓小龍蝦順利通過歐盟“體檢關”?檢驗檢疫專家分析說,首先獸藥生產、使用及經營管理、污水排放等方面要加強。目前一些畜禽養殖場及河蟹育苗池仍在使用違禁藥物,特別是河蟹育苗池可能使用孔雀石綠等禁用藥物,應嚴禁獸藥經營店出售氯霉素等違禁藥物,要求養殖場、河蟹育苗池等做好排污處理,不使藥物殘留進入小龍蝦生長水域。
其次,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原料蝦及生長水域的監測,特別要對捕撈水域的原料蝦及水質進行嚴格的監測。小龍蝦適應性好,繁殖能力強,生長環境復雜,原料監控難度大,應當充分掌握水域情況,制定監控計劃,定期進行監測。
此外,生產廠家也要加強對原料蝦收購的驗收把關,避免收購存在藥殘的水域的原料蝦。同時,自覺將出口貨物抽取樣品送相關實驗室進行禁用藥物殘留檢測,以免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