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連新聞》資訊:《大連新聞》5月9日播出:
蝦夷扇貝是我市漁業優勢養殖品種,眼下正是扇貝成熟收獲的季節,可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下滑,價格波動較大,如何保證自己的收益成了養殖戶們最關注的頭等大事。
長海縣小長山鄉烏蟒島村蝦夷扇貝養殖戶 梁春華:“提心吊膽的,都害怕今年價格不好,就尋思能有一家來能把價格抬一抬,收入能提一提。”
烏蟒島周邊海域養殖的蝦夷扇貝以貝肥肉美著稱,但今年它在市場上售價與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就在養殖戶們正要忍痛甩賣之際,獐子島漁業集團開始以高于市場價格在烏蟒村大批量收購。
獐子島漁業集團加工一部總經理助理 楊永常:“要拿2000噸的毛料,干300噸的成品,現在訂單我們已經有了客戶,銷售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現在我們要抓緊時間,搶收快收。”
獐子島漁業集團不僅每公斤收購價比市場價高1元以上,而且還提前與多數養殖戶簽訂了明年的收購合同。
長海縣小長山鄉烏蟒島村蝦夷扇貝養殖戶 王連有:“獐子島漁業集團今年在蝦夷扇貝收購這塊給我們烏蟒島廣大個體業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我們也很愿意與獐子島集團合作。”
今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獐子島漁業集團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先后在全國設立了500多家銷售終端店,在美國、香港等地建立自己的國際銷售網絡。今年一季度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6億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0%以上。
獐子島漁業集團董事長 吳厚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訂單是充足的,是不夠干的,因此我們公司聯盟了長海縣8座工廠, 加上我們2座,10座工廠來實施滿負荷生產,來保證市場的供應。”
今年獐子島漁業集團將在長海縣投入1.2億元的蝦夷扇貝收購資金,并進一步推廣“五合一”養殖模式,為養殖戶提供資金、技術和產品收購一條龍服務,不僅收購價比市場價高,而且種苗質量也有了保障。
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李文姬:“因為我們這個自然苗它是通過自然選擇最后生存下來的,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要同樣的情況下,自然苗比人工苗成活率差不多能提高一倍,日生長率也比人工苗快。”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調整漁業養殖經營模式,努力化解金融危機沖擊,一季度全市完成水產品產量19.5萬噸,同比增長16.9%,實現漁業產值15.3億元,同比增長7.9%。
【三農新策】
·實行健康養殖 提高成活率
·鼓勵低值水產品加工 滿足大眾消費需求
·加大出口退稅和投融資扶持 鼓勵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 劉錫財:“我們要推廣健康養殖示范場,我們首先在苗種產業上,通過引進新品種,選擇優勢的好的苗種,第二個我們對中小企業給予很多的支持,省政府和市政府今年對我們大連漁業企業支持的整個資金要達到7000萬元,將對就業、漁民的增收會直到進一步的拉動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