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法制日報報道 “如今,農民土地被人侵占有人管,可依托近海灘涂為生的漁民,面對一些部門的一紙通告或行政命令,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口糧涂’被‘奪走’,有時連點補償都拿不到。”7月28日,天津市塘沽漁民協會秘書長于炳文向記者道出了他的困惑。
“希望物權法中能有保護漁民利益的規定”,不少漁民發出這樣的呼吁。
漁業權制度缺乏民法依據,侵害漁民權益事件屢屢發生
最近幾年,漁民賴以生存的場所,如沿海灘涂經常被各種名義的建設開發、圍海筑壩等行為所侵占,漁民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浙江省溫州市漁民協會副會長黃文達向記者講述了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
溫州市洞頭縣北岙鎮的淺海灘涂,是當地以養殖為業的居民(簡稱養民)賴以生存的“口糧涂”。然而,2002年,洞頭縣政府以實施“二期圍墾”工程為由,在下發一紙通告后,就將岙口鎮5個行政村的4260畝淺海灘涂圈起來,用于投資興建旅游休閑基地和建設商品房。
記者了解到,被圍墾的灘涂本是縣政府在1984年《關于浙江洞頭縣淺海灘涂使用權證》中確權過的,并明確淺海灘涂內陸水域使用權長期不變,受國家法律保護。如今,縣政府僅憑一紙通告,不顧漁民利益強行收回了其漁業水域灘涂使用權。
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除了上述事例外,一些地方還濫用拍賣、招標手段,把本地區的漁業水域和灘涂長時間、大面積租賃給非漁業企業和非漁業生產者,改變了長期以來的漁業水域和灘涂使用制度。另外,濱海旅游和海底電纜管道鋪設等,也大量占用漁業水域和灘涂,并且不給漁民合理補償。僅去年,農業部就收到和接待涉及漁業水域和灘涂使用權糾紛的漁民來信和上訪事件達二十多件(起)。
農業部漁業局法規處孫海文告訴記者,漁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產業。我國漁業發展歷史悠久,漁民數量眾多。他們大多沿江河湖海而居,世世代代以漁為生,沒有耕地或耕地數量很少,水域、灘涂是其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因此,利用水域、灘涂從事漁業生產的權利可以說是漁民享有的基本生存權利。這種權利亟須法律的保護。
其實早在2000年,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關于漁業法修正案(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中就曾特別指出:“對單位和個人確認灘涂、水域的排他性使用權,宜作進一步研究,由規范有物權的法律進行規定。”
然而,專家們認為,由于我國的物權法律制度長期沒有建立,現行的捕撈許可和水面、灘涂養殖使用制度缺乏民法根據,漁民利用水域、灘涂和漁業資源的權利沒有得到民法的確認和保護,也沒有侵權補償機制;在實踐操作中,管理部門更是強調其行政許可的性質,而忽視了其權利性質。漁民受到侵害時只能通過行政途徑解決,得不到司法保護。因此,在實踐中侵害漁民權益的事件時常發生,使漁民陷入了“種田無地、養殖無海、轉業無崗、低保無份”的困境。
具有用益物權特征,物權法應當增加對漁業權的規定
那么正在熱議中的物權法(草案)能否增加對漁民權益的保護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孫憲忠認為,漁民使用特定的漁業水域、灘涂從事漁業生產并獲得收益的權利,可稱為漁業權。漁業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草原使用權類似,具有用益物權的特征。從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來看,利用水域、灘涂進行漁業生產與利用土地進行耕種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一方面,漁業生產者必須在較長的一段期限內對固定的水域和灘涂行使排他性權利,另一方面,生產者又需要有一定資金和設備的投入。權利人由于需要長期穩定地占有一定的水面和灘涂投資從事生產以獲得收益,權利人就需要依據物權的獨占性和排他性,來實現權利的保護。因此,無論從自然形態,還是從法律性質來看,漁業權都與土地物權極其類似,是一種用益物權,而區別于一般的行為權,與采礦權、探礦權、取水權等有著明顯差別。
孫憲忠說,土地承包法賦予了農民對集體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此次起草的物權法(草案)又對農村集體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作了專門規定。但是,作為農民權利重要組成部分的漁業水域和灘涂使用權———即漁業權制度在該草案中卻沒有規定。漁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農”問題的重要內容,漁民“失海”問題應當像農民“失地”一樣引起高度重視。有關方面應當以此次物權立法為契機,規定漁業權制度,進一步加大對漁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有效地解決漁業水域和灘涂被大量侵占、漁民權益被嚴重侵害的突出問題,這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孫憲忠還指出,將漁業權作為一種物權類型也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大陸法系國家多在立法中明確規定漁業權并加以保護。如日本、韓國和我國的臺灣地區對漁業權都有非常具體的規定,英美法系許多國家或地區也已逐步將其視為一種財產權。因此,將漁業權作為一種物權類型,實行民法保護,也是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和發展趨勢的。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