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眾日報資訊:南四湖湖水清澈透明,水草在湖底輕輕地飄搖。5月22日,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留莊鎮滿口村漁民鄧貞連劃著小船到湖里整理養魚圍網,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我今年在湖里用圍網放養了5畝白鰱,不用投料就能收入七八萬元。”
養魚不喂料,鄧貞連用的是食物鏈養殖法。“鰱魚主要靠吃湖水里的浮游生物長大,能凈化水質,減輕湖水的富營養化程度,專家說這叫‘以魚養水’。這種養魚法比原來在湖邊挖魚塘、圍堰省心多了,還能增加收入。”
南四湖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輸水通道和調蓄區,水質要達到國家三類以上標準。隨著南四湖周邊治污力度的加大,南四湖水質逐漸變好,這給微山縣發展養魚業提供了絕佳條件。但過度發展圍網養殖、網箱養殖,或者改造成臺田和魚池,勢必會造成蘆葦、菰草、蒲草等水生植物大量減少,對湖泊生態環境構成威脅。
“我們堅持‘以退為進’,實施退漁還湖、退漁還濕,優化漁業品種,在保護中利用開發,發展科學高效的生態漁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微山縣委書記羅心光說。
微山把南四湖劃分為常年禁漁區、水生經濟植物栽培種植區、捕撈養殖區和休閑觀光旅游漁業區;通過科學論證,制定輪養輪休使用水域辦法,促進湖泊生態環境的修復。經過規范、壓縮,全縣退塘、退堰累計達7 萬余畝,網箱、圍網養殖面積控制在14 萬畝,減少4萬畝,對符合養殖要求的漁湖民統一發放了漁業養殖證,無證者今后一律不許在湖內搞養殖。
為保證養殖面積減少而群眾收入不減,微山連續五年實施了人工放流工程,放流魚蟹苗近5000萬尾,調養了湖區生態,也保證了10 萬漁湖民通過捕撈獲得經濟效益。該縣還加強南四湖濕地保護,累計投資3000 多萬元,完成退耕還濕2 萬畝,保護恢復濕地 6.5 萬畝。濕地的保護和建設使水生植物面積明顯擴大,多年絕跡的大銀魚、刀鱭等也迅速恢復。2008年,微山實現漁業總產值 17億元。
針對部分魚種對養殖飼料、藥品依賴過多,致使養殖區域污染較為嚴重的問題,微山實施“退劣上優”工程,引導群眾發展“潔水型漁業”,養殖鰱、鳙等濾食性魚類,壓縮對飼料、藥品依賴大的湖蟹、黑魚等品種的養殖面積。目前,全縣僅鰱魚養殖面積就達3萬余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