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7-14)日前溫州市民反映,在溫州龍灣、永嘉縣甌北鎮一帶小龍蝦已成患。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靈昆島水塘:魚兒絕跡
徐先生是一位釣魚癡迷者,有二十多年的釣魚經驗,靈昆、七都的河塘邊都留下過他的足跡,“這里的魚特別的鮮美,我和一些朋友都喜歡來這里釣。”徐先生苦笑道:“但是這幾年的魚是越來越難釣了,都被這些可惡的小龍蝦給攪和的!”他們認為,正是小龍蝦的大量繁殖,讓同一個水池里的魚無法生存,以致有小龍蝦的水塘魚量銳減。
靈昆島農田:秧苗被鉗
正午時分,毒辣的太陽讓人窒息。但是在靈昆鎮巖頭村的農田和小河邊,可以看到一群人頂著烈日在釣蝦。“早上和傍晚的時候來釣‘日本蝦’的人最多!”村民蔡老伯介紹。“日本蝦?”筆者有些不解。“聽說這是日本的品種,村里的人都是這么叫的!”老蔡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以前沒有這種蝦的,大概是1994年的那場大洪水過后,這東西不知道從哪里爬了過來,慢慢就多了起來,特別是在夏天,多得不得了哦!”
“快看!都爬到路上來了!”說話間,眼尖的老蔡看到一只揮舞著大螯的小龍蝦從一條臭水溝里爬上田埂,一溜煙鉆到一邊的農田里去了!“這家伙最可恨的地方就是會咬秧苗!”老蔡說在下秧苗的時候,不少殃苗的根部有被鉗過的痕跡,有些甚至被弄斷了!
“剛出現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些人認為是一件好事,覺得小龍蝦的味道不錯。可現在大家不這么看了。”老蔡說,小龍蝦在他們靈昆鎮存在多年了,他們沒想過要把這事向政府部門反映。
江頭村堤壩:挖洞做窩
永嘉縣甌北鎮江頭村的村頭有一條長長的堤壩,在靠近堤壩的地方有幾個小池塘,幾名外來務工者興致正酣地釣著小龍蝦。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筆者就看著一名垂釣者釣上了十來只小龍蝦。
一位老農說,“小龍蝦很喜歡挖洞,然后把自己躲進洞里!”老農撥弄開堤壩上的雜草,指著一些小洞說:“這些都是他們挖的洞,很深的!”“不知會不會把這個堤壩給挖空了!”老農有點憂慮:“堤壩要是塌了,洪水一來,我們的莊稼可就全沒了!”
入侵已成事實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目前,在鹿城區的七都鎮、龍灣區的靈昆鎮和永嘉縣的甌北鎮江頭村等地存在大量小龍蝦,并且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了。但是大多數人對小龍蝦的危害認識不夠,對小龍蝦帶給生態活動的影響了解不深。
據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柴雪良介紹,由于小龍蝦前端長有一對鉗子般的螯足,打洞速度很快,范圍也較大。“對水里的生物是肯定有影響的。”他說小龍蝦在一個水域的出現,對同一水域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水稻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還直接危害了人工養殖的幼蚌。這會打亂原本平衡的食物鏈,改變生態系統的原貌。并且它的食性十分廣泛,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易于擴散。
溫州大學(籌)一位生物老師說,小龍蝦不僅吃湖中水生植物和小魚小蝦,由于它們生活在江、河、水庫、池塘和水田等的邊上,對堤壩的危害很大,對防汛抗洪會有影響。“雖然大面積的危害還沒有出現,但是這問題必須要引起重視,并要及時采取相關的措施!”柴雪良的語氣十分堅定,他說洞庭湖的生態遭受小龍蝦的破壞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一定要把預防做在災害發生的前面。”
其實不僅僅在湖南,在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地區早已發現小龍蝦的野生種群,并在不斷地向外擴散,一些水產專家擔憂地說,目前的小龍蝦已經在溫州水域大量出現,說明入侵已成事實,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溫州很可能重蹈浙北地區的覆轍。
“梭魚大軍”能鎮“龍蝦部隊”
“這家伙很是麻煩!”溫州漁業技術推廣站一位工作人員的話透露出治理的難度,想讓這些“占領軍”馬上甩袖子走可不是件容易事。
溫州大學(籌)一位生物老師告訴筆者,除了使用藥物外,利用生物的食物鏈來治理是最理想的辦法。意大利為恢復被小龍蝦破壞了的馬薩丘科利湖的生態系統舊貌,就請來了梭魚當救兵,一共向馬薩丘科利湖內投放了上萬條的梭魚,希望“梭魚大軍”能夠鎮住“龍蝦部隊”。
柴雪良也認為這種方法比較可行,他介紹除了梭魚外,黃鱔也可以擔此重任。
同時,有關專家也指出對小龍蝦的大量捕捉也會大大減少他們數量,漁夫們和食客也在不經意間加入了這場對小龍蝦的戰斗。(浙江工人日報)
采集:姜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