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7月8日,哈爾濱市農業委員會的漁政執法人員在市水產研究所的配合下,從哈市出發,行程1000多公里,將今年上半年在全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執法檢查中沒收的5萬尾史氏鱘魚苗,200尾史氏鱘成魚放歸原產地黑龍江同江江段。此舉在我省乃至全國尚屬首次。
史氏鱘,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是我省特有的保護品種。近年來,由于污染和枯水等原因,使我省的鱘、鰉魚資源嚴重衰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凡經銷、運輸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辦理經銷、運輸許可證;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無證經銷、運輸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或其產品的,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并處罰款。
哈爾濱市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2001年就已在全市開展了宣傳檢查工作。通過兩年多對全市賓館、酒店、批發市場和機場運輸的宣傳和檢查,使廣大經銷、運輸業戶對有關法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積極支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在從事經銷利用、運輸國家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基產品過程中,主動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經銷利用和運輸許可證。但仍有個別經營和運輸業戶無視國家法律規定,繼續違法從事經營和運輸活動,使國家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上半年,哈爾濱市的漁業行政執法人員出動近100人次對哈爾濱市區近50家經銷史氏鱘的賓館、酒店、批發市場進行了集中檢查,沒收史氏鱘魚200多尾,200多公斤,罰款1萬多元。5月17日,市漁業行政執法人員在太平國際機場貨運處執行檢查鱘、鰉魚出省任務時,查獲我省有史以來最大的非法偷運價值50萬元史氏鱘魚卵案件,執法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做出沒收偷運于卵50萬粒,并處5萬元罰款的處罰。為了使被沒收的魚卵不受損失,我們立即將魚卵送往哈爾濱水產研究所進行人工孵化。經過水產研究所工程技術人員50多天的辛勤努力,目前,鱘魚苗已長到10公分左右,并計劃將其中的5萬尾放歸原產地黑龍江。
這次的放流,是我省首次將罰沒鱘魚(苗)放歸原產地的一項大型公益活動,此舉在全國也不多見。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能夠使全社會更加關注保護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及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事業。大家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生態環境良好、資源適度開發、文明發展的社會。
采集: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