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晚報資訊:
![]() |
陳洪錦和妻子將紅魷魚打撈上岸準備上市 |
再過幾天,陳洪錦水塘里的15畝紅魷魚就可以上市了,根據當前的市場價粗略算一下,可以凈賺12萬元以上。今年42歲的陳洪錦是斗門區白蕉鎮南環村村民,最近四五年間,他在養殖品種上與其他村民錯開。7月1日,陳洪錦對記者說,這幾年“錯峰”養殖,“每年都有錢賺,一次都沒虧過”。據了解,在白蕉鎮像陳洪錦這樣“錯峰”養殖的養殖戶不在少數。
養殖品種曾“清一色”
南環村是個水產養殖大村,村書記吳潤贊對記者說,村里有近1800人,其中,從事水產養殖業的就有1500人左右。早在四五年前,南環村里的養殖品種可謂“清一色”,要么養的都是羅氏蝦和南美白對蝦,要么養的都是青魚、福壽魚等四大家魚,即便有變化,也不過是有的人家養蝦,有的人家養四大家魚,換來換去也不過這么幾樣。
陳洪錦曾經也養過蝦和四大家魚,但虧損幾次后,他決定改變養殖品種�!梆B蝦周期短,但風險高。即便豐收了,市場上的收購價不穩定,像南美白對蝦有一年就從最高時的16元/斤,降到7元/斤。而四大家魚養殖密度大,且很容易生病,即便產量大也難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效益不明顯�!标惡殄\說。
“錯峰”養殖穩賺不賠
“不能再一窩蜂了�!标惡殄\發現,大家都養這幾個品種,只能造成市場飽和,要想賺錢就要與其他村民“錯峰”養殖。
2004年,他在南環村第一個引進并養殖紅魷魚。雖然與老的養殖品種相比,紅魷魚約10個月的養殖周期較長,但當他把兩口塘的紅魷魚賣掉時,利潤比從前高出許多。隨后,他又在村里率先引進了臘魚,效果也很不錯。
養殖新品種幾年時間,陳洪錦發現,紅魷魚和臘魚很少生病,不需要為治魚病而煩心,雖然養殖密度不是很大,但因為養殖的人少,市場價格比較高,能夠穩賺不賠。陳洪錦認定,就是要走與別人不同的路,才能賺到錢。
村里養殖新品種漸多
在陳洪錦的帶動下,村里養殖的新品種越來越多。村書記吳潤贊說,全村3000多畝魚塘,養優質魚的已經占了約500畝,這對于村里的養殖結構調整,以及增加村民收入等都有著積極作用。
同樣的變化也出現在新環村,該村書記陳冬杰說,養殖品種多樣化,肯定會降低風險。不僅能避免魚蝦疾病的大面積爆發,也可以防止收購商壓低收購價格。
記者從白蕉鎮生產辦了解到,去年,整個白蕉鎮池塘養殖面積為63700畝,其中,養殖優質魚類七星鱸11000畝,養殖尖吻鱸1600畝。其它新品種,以及優質魚類的養殖面積,較以往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生產辦負責人介紹說,市場經濟條件下,村民自主選擇新品種養殖,顯示出村民的市場意識不斷增強,養殖更加理性,從當年的“清一色”到現在的“錯峰”是一種進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經營管理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