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年12月07日新聞)根據北京市“兩軸———兩帶———多中心”的新空間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的要求,順義區漁業生產養殖水面逐年減少(機場東擴、奧運場館占地、城鎮規劃及道路交通占地等原因)。針對這一實際情況,該區加快水產養殖結構調整力度,以建立完善河蟹孵化體系為基礎,在大力推廣區內河蟹池塘養殖的同時,積極探索發展河蟹異地養殖。
第一步,以北小營金川河蟹養殖有限公司為龍頭,建立河蟹繁殖基地,除為異地養殖和池塘養殖提供充足的蟹苗以外,還將蟹苗打入南方市場,進入湖北、江蘇地區,形成具有特色的河蟹繁育育種基地,帶動周邊地區農民育種、增收致富。
第二步,2003年該區有7個鄉鎮養殖河蟹,參試面積630畝,其中成蟹養殖390畝,養殖種蟹240畝,試驗獲得成功,取得較好的效果。仁和鎮王榮和李遂鎮李之田,養殖規格均在100克以上,畝產量達50公斤以上。在此基礎上,2004年繼續推廣池塘綠色養殖,養殖面積達650畝,分布在13個鄉鎮、53戶農民的池塘水面進行養殖。其中苗種培育240畝、成蟹養殖410畝,年產豆蟹1000萬只,預計年產成蟹2.1萬公斤,總產值達225萬元。
第三步,2003年5月順義區水產服務中心、北小營鎮水產公司、北京金川河蟹養殖有限公司,與內蒙古哈素海水庫管理處進行合作養殖河蟹。回捕總產品采取分成的方式。去年7月10日放養豆蟹367萬只,今春又放養扣蟹50萬只。另外,在內蒙古的小南河、馬灘灣、神海子等地也進行了苗種放養,面積達8萬畝,投放河蟹苗種800多萬只。2004年7月中旬,又投放苗種900多萬只,其中哈素海投放種苗600多萬只。現在2003年苗種已長成商品蟹,8月20日開始回捕,運回順義進行暫養,等待上市。平均規格在125克以上,最大個體達300克,預計成蟹產量7.5萬公斤。
以河蟹綠色養殖為主攻方向,積極尋求開發異地養殖資源,順義區走出了一條“兩頭在內,中間在外”(孵化和育苗在內,育肥上市在內,河蟹生長在外)的路子,既彌補了自身的不足,擴大了生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使內蒙古閑置的豐富自然資源得到利用,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實現了合作雙方的共贏。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