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報業網報道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所了解到,專家們通過采用生態措施在太湖治理中初見成效,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手段就是在太湖中“種草”,水草既可以吸取湖水種泛濫成災的養分,而且可以達到“美化”湖泊環境的作用。
專家們首先清理湖,對五里湖的5.7平方公里范圍實施生態清淤,隨后實施清塘還湖,使五里湖水域的面積由6.4平方公里擴大到8.6平方公里。在接下來的生態恢復中,小小水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專家笑稱他們三年來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種草”。別看水草不起眼,功能可不小,據專家解釋,種植水草一方面可以吸附湖水中過多的養分,同時它還給浮游動物提供庇護所,各種水生魚類、鳥類有了食物來源和安身之處,這樣湖泊就能漸漸恢復生機。此外,扎根湖底的水草還能還能固著湖泊的底泥,這樣湖水想要犯渾也難了。
經過反復研究,專家們將湖中種草的品種劃分為三類,一種是葉莖高出水面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蘆葦、茭草、鳶尾等,一種是飄在水上的浮葉植物,如菱角、金銀蓮花、虎尾藻等,還有一種則是沉水植物,如黃絲草、黑藻。這三類植物在水中可以各司其職共同協作達到治理湖水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恢復生態,專家起初在種草的同時在湖里放養了一些草魚,但后來發現“大事不妙”,草魚吃草的速度都趕上專家種草的速度了。為了保護水草,專家只得把草魚撈起來,換成不吃草的黑魚等肉食性魚類。
專家幾年種草的心血沒有白費,經過治理五里湖的水質得到大幅度改善,水中的魚蝦等水產品味道鮮美,例如在西五里湖靠近太湖大道處,沉水植物黃絲草覆蓋率達到100%,這里的水質變得異常清澈,能見度達到1.5米以上,成為目前太湖水質最好的區域。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