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 資訊:為拯救羅非魚市場,業內出盡奇招。終于有人忍不住懷疑,“羅非魚”這三個字可能不夠吸引。“羅非魚能不能改個名字?”來自廣州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參會代表一聲弱弱的發問,逗得滿堂大笑。
這位年輕兄臺的突發奇想顯然有其內在的邏輯:羅非魚出口依存度太高,而國內消費市場沒有充分挖掘出來。“我開會,十次說吃羅非魚,九次都說沒有!”
吸引國內的消費者有終南捷徑嗎?有!他認為,改名換姓或可為之。中國人好喜慶,一個好聽的名字很容易打動消費者的耳朵和錢包。“我懇求臺上的專家,能否給羅非魚改個名字?至少在北方市場特別管用!”
專家們對此懇求的回應不一。李來好認為:“臺灣的羅非魚叫‘臺灣鯛’,我們的羅非魚叫什么,可以集思廣益”。蘇維平則稱,“有朋友建議把羅非魚改名字,我覺得改名字不如改質量”。而來自番禺區水產推廣站的衛浩文干脆建議,“可以把羅非魚改名為福壽魚,80年代我們養過福壽魚的”。俗語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福壽二字深受歡迎,不知道羅非魚如果換上“福壽魚”那件馬甲,是否可以過得好一點?筆者半信半疑,因為想起了“多寶魚”和“福壽螺”,那是兩個華麗麗的名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