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鱗鰓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 為鱸形目,太陽魚科,又名藍鰓太陽魚,英文名稱為Bluegill sunfish。原產于北美洲淡水水域。魚體高,側扁,頭小,尾小。鰓蓋后緣有一深藍紫色形似耳狀的突出。體側有7-10條 暗黃色的彩條紋。一般個體成熟時體重200g左右,個別可達到1kg。美國養殖的太陽魚另外 還有銅吻鱗鰓太陽魚和紅耳鱗鰓太陽魚。
藍綠鱗鰓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生長適溫范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下生活。在 水溫8℃以下或38℃以上時才停止攝食,水溫2℃仍能在自然環境下安全越冬。
藍綠鱗鰓太陽魚是一種攻擊性攝食魚類,以動物性餌料為主要食物,幼魚以枝角類,橈足類 ,搖蚊幼蟲等水生物為食物。小魚攝食植物莖葉、鞘藻、小雜魚、小蝦、軟體動物和輪蟲等 。人工養殖可大量投喂冰鮮魚等動物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
藍綠鱗鰓太陽魚在美國南部各洲及墨西哥北部淡水水域中有大量分布,是北美洲水產養殖的 重要品種之一。日本于1960年從美國引進,以后又移養到南非。在原產地和日本,太陽魚是 作 為淡水養殖的對象,為食用、游釣、觀賞的魚類品種。我國于1987年由湖北水產研究所從美 國引進魚苗養殖,中國水產學會也于同年引入北京和湖南省養殖。1998年我省東莞、順德市 也從美國引進養殖。
藍綠鱗鰓太陽魚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魚類,在自然環境中雖可繁殖,但由于體小,卵粒極細小 ,初孵幼魚僅0.2cm,難以攝食,且水中魚蝦及一些水生生物均會攝食初孵的小魚,因而難 以形成一定數量的種群。國外養殖太陽魚是依靠人工繁殖育苗。我國目前放養少量的太陽魚 ,魚苗是從國外引入,國內未見人工繁殖的報道。近年進口 苗3cm規格每尾2.2-2.5元,去年順德從美國購買4-5cm規格的太陽魚苗,每尾0.8美元 ,由于價格極高,難以進行大面積的養殖。為解決大面積養殖所需的魚苗,我們開展 了對太陽魚生活習性及人工繁殖的研究。初期由于未摸清初孵幼魚的食料和取食特點,使用 多種飼料喂養均失敗,孵出的幼魚到第四天后就陸續死亡,首期幾批繁殖苗無一存活。經一 段時期的探索,初步掌握了太陽魚人工繁殖及幼魚養殖技術。至1999年8月,共進行了18批 次的人工繁殖,育出不同規格的魚苗300萬尾,其中3cm規格苗100萬尾,這些魚苗已陸續提 供給養魚專業戶放養。人工繁殖出的魚苗,目前3cm規格苗每尾售價0.7-1.0元,僅是 進口同規格苗的1/3。由于是當地育成,解決了因長途運輸而造成的成活率低的問題,降低 了生產成本,同時可節約大量外匯并可迅速擴大養殖面積。
1 太陽魚的人工繁殖
太陽魚從初孵到成熟,需經過一年半到二年時間。進行人工繁育,首先要選擇健壯的成熟親 魚,先放養于約2畝面積的魚塘中,水深要求1.5m左右,畝放養800尾左右。當早春塘水水 溫達到20℃時,魚塘每星期沖水三次,每次2小時,沖水的目的是造成水塘水的流動,以刺 激親魚的性腺發育。每天早上和傍晚投放優質的冰鮮魚碎料,以強化培育。魚塘每月進行一 次消毒防病,每立方米水用0.2g呋喃唑酮(痢特靈)稀釋后潑灑。
1.1 產卵池的準備
魚池面積要求7-10m2,水深30cm。池頂2m高處設遮光網,遮光 率要求60%-70%。池水每立米用硫酸銅0.5g,硫酸亞鐵0.2g,呋喃唑酮1g,土霉素1g浸泡2 4小時進行消毒。經消毒處理后,將親魚從魚塘中移養到產卵池中,每平方米水面放養親魚2 -3組。雌雄魚比例為1∶1。因為太陽魚有造穴產卵的習性,我們初期進行人工繁殖時,在無 巢穴的情況下,親魚雖經催情催產處理,在魚池中至卵成熟發脹至死也不產卵。經多次摸索 ,掌握了其習性后,在魚池中每對親魚設一個人工巢穴,讓每對親魚獨占一個巢穴產卵 。太陽魚卵為粘性卵,卵排出后成平板式無疊置、沉底。為便于將卵收集移至孵化池,須在 人工巢穴內放置一塊30cm×40cm的60目魚用網布,用小石子壓放在人工巢穴底部。魚卵 就均勻地產在網布上,親魚產完卵即可將網布連卵移至孵化池。既解決了魚卵沉底粘著水泥 面難以收集,也解決了因處底層缺氧孵化率低的問題。使用收集魚卵的網布材料是十分關鍵 的,要求著卵后移至孵化池孵化時,網布處于半浮沉狀態,以使卵處在水層最佳位置, 能大大地提高孵化率。使用其他材料如蚊帳紗布、編織袋布或尼龍膜均不理想,這些材料不 是沉底就是浮面,或是光滑不粘卵粒。
1.2 人工催產處理
1.2.1 人工催情。雌魚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國際單位/kg和腦下垂體1mg/ kg,雄魚注射劑量減半。效應24小時。
1.2.2 人工催產。雌魚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國際單位/kg和腦下垂體2mg /k g,雄魚減半。經注射激素處理后24-26小時,親魚開始排卵受精,經6-10小時,產卵結束 。所產卵粒均勻排于網布上。
1.3 初孵幼魚的飼養管理
將集滿卵粒的網布移至孵化池中,孵化池水深要求50cm,移入魚卵后,用微流水沖擊,以增 加水中氧氣。水溫22-30℃,卵經36-50小時開始孵化。魚卵孵化后,即將網布移走。初孵 出的幼魚在水溫25-30℃時,經48小時后開始攝食。由于初孵幼魚體小,無法攝食一般的人 工飼料,須投喂極微小的食料。攝食開始3-4天內,用煮熟的雞蛋黃搗爛,經50目紗網 過濾后的小微粒喂養。以后可投喂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的浮游生物,經3-4天后,可改 用紅蟲(水蚯蚓)作飼料養殖,7-8天后,便可改投小粒狀的人工配合飼料。至小魚長至3cm 時,便可移養到池塘或出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