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煙臺日報報道 一幅以反映山東省長島人民當代盛世的風土人情、秀美景色、民俗文化等社會百態為主題的巨幅中國畫條幅長卷《漁家樂》日前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煙臺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知名畫家王成喜完成。《漁家樂》條幅長卷為紙本設色,縱3680厘米,橫56厘米,是歷代中國畫條幅長卷創作中最長的一幅。
《漁家樂》條幅長卷從蓬萊閣起筆,綿延長山列島32島嶼,直至遼寧老鐵山收筆。諸如彩珠滿灘的月牙灣,銀羽蔽日的萬鳥島,幽谷驚心的蝮蛇島,獨壁沖天的寶塔礁,瓊霧繞宇的媽祖廟———各島特色盡收眼底,美不勝收。長卷表現各類船只數百艘,或漁舟競渡,或游船待發,或滿載而歸,或乘風破浪,盡顯漁家風情。長卷作者在描繪眾多的人物場景方面猶見功力,其中涉及海水浴場、景點人流、廟會祭祀、集貿商販、民間表演以及漁耕場面40多處,涉及人物近萬,各類人物栩栩如生,生動活潑,男女老幼神態各異,各界人物具體而微,很少有雷同之處。人物的組合和動態富有戲劇性和幽默感,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長卷以中國畫特有的構圖方式,采用散點透視法,將人物活動穿插于島海之間,融山景水色、古今建筑及自然生靈為一體,既有礁石、樹木、海豹、海鷗等自然景觀,也有亭閣、廟宇、神像、民宅等人文景觀;既有車輛、舟楫等古今交通工具,也有艦艇、汽船、火炮等軍事裝備。各類人物更是蔚為大觀,有游客、打工妹、漁民、小販、官員、考古工作者、記者、演員、軍人、村婦、老叟、童稚、船工、僧侶、畫家、藝人、捕蛇者、古裝人物等等,較好的協調了國畫傳統中不同題材難以一人表現的矛盾,突破了條幅式長卷在透視學上近大遠小變化微妙的難題,以鳥瞰式的取景方法,讓讀者如同坐在熱氣球上飽覽長山列島32島嶼的秀麗風光和風土人情。
長卷在表現“漁之家樂”這一主題的藝術手法上更是出手不凡,既有游人之樂,休閑之樂,情趣之樂及豐收之樂,也有以表現海難入手,展現海之無情而長島人有情的悲壯場面,從而揭示“助人為樂”這一主題的深刻內涵,這種以“悲”寫“樂”的藝術手法在歷代藝術畫作中十分罕見。
長卷以一種全景式的社會風俗畫樣式,不僅突出長山列島32島嶼呈南北一條線地貌分布的特點,在表現樣式上突破了條幅畫卷的極限,而且為長島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地理狀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為了完成這幅長卷,作者王成喜在長島縣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穿越風浪,跋山攀巖,畫速寫、拍照片,搜集了大量素材,足跡遍及長山列島32島嶼,深入生活就長達三個月。其中在無居民島上與打工漁民同吃同住,條件十分艱苦,經常無水可喝,餓了就吃槐花和野毛桃,甚至冒著被毒蛇咬傷危險。在掌握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先后三次出大小草圖征求各界意見,前后18個月才將這幅作品完成。
《漁家樂》條幅長卷由我國著名書畫權威題字,邀請篆刻名家治印40余方,裝裱后長期收藏陳列于長島博物館。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