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年01月21日新聞)近來常聽市民抱怨,市場上的大閘蟹是多了,但個頭卻越來越小,肉質普遍粗松,腥味加重。昨天,記者從華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獲悉,河蟹品質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飼料惹的禍。
專家指出,我國目前河蟹養殖的主導模式仍是傳統型,生產中投喂玉米、南瓜、小麥、野生雜魚、冰鮮魚等營養單一的天然飼料,這種飼料不但極易導致成蟹規格偏小、膏脂不豐滿,還易造成水質污染,生態失調。同時,為了防治河蟹疾病,飼養過程中又不得不使用抗生素甚至一些激素類藥物,從而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食用安全。
為解決河蟹單一飼養的問題,華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們在陳立僑教授帶領下,歷經14載,研制出營養搭配齊全的環保型全價人工飼料。該新飼料不但有效解決了單一飼料投喂引起的一系列問題,還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日前通過上海市科委鑒定,并已申請三項國家發明專利。
據悉,新型飼料已向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的河蟹養殖場推廣,直接經濟效益達950萬元。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