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3-17)寧海新聞網訊 記者近日從縣第一醫院了解到,近段時間,有些市民由于生吃毛蚶、牡蠣等貝類小水產品而得了急性腸道傳染病。目前正值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有關醫學專家特別提醒廣大市民,為了自己的健康,近期盡量不要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蠣、蚶子、蟶子等貝類小水產品。
據了解,我縣居民素來有生吃或半生吃小水產品的習慣,如將牡蠣、螃蟹等用醬油或鹽再加上其他調味品腌制后食用,或將活蝦用酒泡成醉蝦來食用;有的市民為了保持小水產品肉嫩鮮美往往不煮熟煮透就食用,如開水燙毛蚶等;有的甚至是僅將其洗凈后直接蘸調味品生吃。對此,縣第一醫院急診室主任王聲旺指出,這類貝類小水產品如果不經加熱滅菌處理而食用,很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或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2月初,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市面上出售的毛蚶、牡蠣中檢測出了甲型副傷寒桿菌。隨后,縣衛生監督所對躍龍市場的部分貝類小水產品進行了連續4次的抽樣檢測。縣疾控中心衛生監測科科長戴正在完成檢測后指出,由于水質受到人、畜、禽糞便等污染,棲息在這些江、河、湖、海等水體里的各類水產品會不同程度地感染各種致病菌,而且從水中捕撈到食用這段時間,病原體還會迅速繁殖。盡管此次在市面上出售的毛蚶、牡蠣、蚶子、泥螺等中未查到傷寒致病菌,但不能保證這些貝類小水產品沒有受其他病菌污染。戴正還告訴記者,喝生水、用河水與井水洗刷碗筷和在不衛生的攤點購買食物食用都有可能得腸道傳染病。
為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縣衛監所要求各類餐飲業、廠礦企事業和學校食堂不得將生吃、半生吃的毛蚶、蚶子、牡蠣和蟶子等小水產品上桌,同時歡迎廣大市民積極投訴舉報生吃、半生吃小水產品的餐飲業和單位食堂,投訴舉報電話:65578773。
采集:姜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