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3年12月18日新聞)江蘇的條斑紫菜業經過30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省海洋漁業經濟中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省紫菜養殖面積達到12萬多畝,擁有加工企業200多家,一次加工機組280臺套,二次加工機組45條生產線,年產干紫菜20億張,紫菜產業總產值達7億多元。其養殖規模和產量占全國條斑紫菜的95%以上,形成了紫菜種質保存、良種培育、育畝、栽培、一次加工、二次加工、機械制造和專業交易市場等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
隨著我國入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原有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紫菜業發展的需要,紫菜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此,由省內一批紫菜生產加工骨干企業牽頭發起,同業經濟組織和相關單位自愿加入,按照市場經濟模式運作,實行“自愿入會、自理會務、自聘人員、自籌經費”的原則,于今年2月組建成立了新型的江蘇省紫菜協會。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建立和完善紫菜市場營銷體系,江蘇省紫菜協會審時度勢,決定建立全省紫菜交易市場,并于日前審議并通過了江蘇省紫菜交易市場交易規則。為加強對紫菜交易市場交易活動的協調、監督和管理,成立了由協會理事長、秘書長和省屬如東、海安、連云港3個紫菜交易市場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江蘇省紫菜交易管理委員會。
全省在如東縣、海安縣、連云港市設立三個紫菜交易市場,負責地產干紫菜的專營銷售;交易市場實行會員制。市場為會員提供交易所及配套設施,按各市場規定的交易程序組織并主持交易會,為買賣雙方代辦結算,辦理簽證業務,為會員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指導及外貿代理等服務;各交易市場進場交易的紫菜執行全省統一的等級劃分標準,并對包裝輔料、標識、報價單、交易合同等制定統一標準;交易市場主辦的交易會在賣方和買方會員間進行,交易會采用招投標銷售方式。通過招標未被售出的干紫菜,允許在規定的期限內,由各市場主持買賣雙方協商交易。任何情況下,賣方會員與買方會員都必須通過交易市場直接進行交易。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