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1月6日-20日舉辦的“首屆無錫甘露青魚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被農業部和江蘇省列為重點發展的無錫甘露無公害青魚養殖基地,經過兩年的規劃建設,已形成首期1000畝魚池、年產商品青魚達140萬斤的規模,成為國內最大的無公害青魚養殖基地。
青魚,為淡水魚上品,在江浙滬一帶一直奉作佳饌,尤其農歷節前,更是家家帶得青魚歸,儼然成了過年的一道景觀。無錫甘露鎮,素有“水產之鄉”美譽,全鎮面積28平方公里內,水網密布,湖蕩眾多,其中水域面積就達8000多畝,養殖青魚已有80多年歷史。近年來,該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自身的實際,提出了以水產養殖為主的農業發展思路。至今,全鎮已調整土地4500多畝,其中2500多畝主要用于養殖甘露傳統青魚及其它特種水產品,全年魚產量為380萬斤,其中有400戶家庭養殖青魚,年產商品青魚140萬斤。早在1995年,甘露青魚、甘露中華鱉就成功注冊“甘露”牌商標,并先后被江蘇省和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甘露青魚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
為了帶動廣大養殖專業戶走品牌農業致富之路,該鎮在國家農業部和省、市的支持下,從2001年起著手規劃建設無公害水產品示范基地,并組建了一支經紀人隊伍,使產品暢銷江南地區。兩年來,在鎮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和水產品協會的引導下,養殖專業戶嚴格按照無公害水產技術規程操作,把握池塘消毒等關鍵環節,喂養完全以螺螄等天然活食為主,使苗魚的成活率從8%提高到20%左右,成魚養殖的周期在4-5年。周惠根是鎮上的“科學養殖戶”,他承包魚池30畝,畝產青魚達2000斤,年銷售收入超10萬元。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