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2年12月12日新聞)新華網上海12月11日電 作為全國首批“農業科技跨越計劃”中唯一的水產項目,由上海水產大學承擔的“紫菜養殖加工出口產業鏈開發”項目日前通過農業部、財政部組織的專家驗收。科研人員經過3年的潛心研究,培養出我國首個紫菜栽培新品種并形成從育苗到加工出口的完整產業鏈。
該項目研究組通過定向培養、引種育種、遺傳雜交等生物技術,培養出優質紫菜養殖品種--長葉條斑紫菜,經農業部水產種質與漁業環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認定,具有穩定的遺傳性狀。這是我國第一個新的紫菜栽培品種。研究組還建立了多項配套技術,如種質保存技術,不僅可使這一優良品種得以純化和持續保存,且在大量需求時還可通過擴增技術在短期內獲得大量優良苗種。
科研人員開發的海上快速出苗技術,能使幼苗避開病害流行期安全入庫,即使遇上災害年份也可有效保證生產的持續性?蒲腥藛T還建立了條斑紫菜品質分析技術,這是我國首次對條斑紫菜進行的綜合性品質分析,為質量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為此,研究人員運用光、機、電一體化高新技術,研制了8套國產全自動紫菜加工機組,填補了我國紫菜加工機組生產的空白。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