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資訊:
![]() |
眾益合作社 |
說起浙江省洞頭縣霓嶼鄉布袋岙村,可能鮮為人知,可這個地方卻有著“浙江紫菜之鄉”的美譽,2008年全村經濟社會總產值3359.5萬元,其中紫菜產值占到90%。
發展要創新:成立合作社
霓嶼鄉地處靈霓大堤洞頭端,養殖紫菜是霓嶼鄉的傳統產業,有著幾十年的歷史。為了使該鄉紫菜養殖進入規模化經營,讓村民的收入提高,霓嶼鄉布袋岙村的黨支部書記童孝衡計劃著成立一個合作社,讓鄉里的紫菜“走出去”,打響牌子。2008年5月該村的“眾益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可萬事開頭難,合作社成立之初,因村民思想保守,在沒看到效益的狀態下不敢投資。于是,童書記就和幾個黨員就發揮干部帶頭作用,一起撐起了這個合作社。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合作社生產產量喜人,7個月的銷售額就達到了500多萬,現在還要在300多平方的場地規模上進行擴展。
合作社賺錢了,如何讓村民也享受到發展成果?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黨支部建議合作社股東拿出10%的股份讓村民來認購,這得到了股東一致的認可。童書記說:“發展依靠群眾,發展也是為了群眾,一定要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目前,已有37戶村民自愿入股,投資額最少的只需四、五百。談到入股的實惠,合作社的社員彭振仕說:“以前散賣經常會找不到賣家,造成積壓,而且沒有牌子沒有經過包裝賣的價也低,現在有了牌子,又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了。”日前,合作社生產的“眾益”牌紫菜還被洞頭縣評為首屆旅游推介產品。
學習要創新:網格黨小組、夜訪養殖戶
布袋岙村為霓嶼鄉政府所在地村,有人口1849人,黨員42名。由于紫菜養殖特性需要,9-11月份為農忙時節,絕大部分黨員群眾早上到晚上8、9點都忙于生產,而且6個自然村分布不同較為分散,為解決工學矛盾,該村制定了網格黨小組學習模式,就是按照自然村地域將支部劃分為四個相對集中的黨小組,再分別由村支部委員和鄉駐聯村干部定點掛鉤,統一學習和進度。借助黨格小組劃分模式,由村脫產干部包片包區在非生產期間夜訪養殖戶,了解各類養殖戶的生產情況和遇到的困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經營管理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