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網福建頻道資訊:11月10日,福建福鼎白琳鎮沿州村里,到處充溢著沁人心脾的紫菜清香。“我們村今年加工壇紫菜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們加工出的即食海苔產品比條斑紫菜加工海苔產品口感更好,很受顧客喜歡。”該村村長楊小麗告訴我們,“我們的紫菜加工產業發展得這么好,得益于供電公司的新農村電氣化建設。”
沿州村是福鼎市壇紫菜的五大產區之一,該村養殖的壇紫菜呈細長條狀,藻體呈褐綠色,光澤好,形態一致,藻體柔軟,干品口感好,是生產即食海苔和湯料紫菜的優質原料。
新農村電氣化前,紫菜的低價銷售曾是讓村里頗為煩惱的問題。“辛苦了大半年,一畝紫菜也就賣上三到五千元。”村長楊小麗回憶道。
窮則思變。如何利用村里的資源優勢挖掘市場潛力,如何增加產品附加值以提高村里的經濟效益,成為村領導苦苦思索的問題。
經過商討,村里決定投資開辦紫菜深加工廠。但幾年前的沿州村由125千伏安配變進行供電,供電半徑較長,電源不穩定,嚴重制約了紫菜深加工項目的發展。
為滿足村里的用電需求,2007年以來,福鼎供電公司投入46萬元,將原有125千伏安的配變增容至250千伏安,新增1臺160千伏安的配變變壓器,并對低壓線路進行改造。
有了可靠的電力保障,村里創建了紫菜深加工廠,并于2007年10月起,每年投資100多萬元流動資金開展紫菜深加工。“紫菜經過深加工后,一斤可以賣20多元,供不應求。村民們的收入因此大大增加,大家都說,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村長楊小麗高興地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