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區報資訊:
盡管農業占GDP的比重下降到不足6%,但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紅旗鎮仍稱得上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以農業生產為生活來源的家庭人口還有近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0%。
“近幾年,紅旗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農民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活”。 2009年的農業預測數據讓紅旗鎮農辦主任馮道煉感到非常欣慰,預測2009年農民人均收入7559元,較2008年增長5.6%,較2006年增21%。
在增長的21%里,紅旗的農業也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
基地化 規模化 特色化
紅旗鎮現有耕地42000多畝,主要分為種植和養殖。小林片16000畝,以水產養殖為主,原紅旗農場片26000畝,以種植為主。
馮潤坤是紅旗沙脊村的養殖戶,他擁有40多畝的魚蝦塘。“今年的收成比較好,蝦塘畝產能有1萬多斤,全年收入10多萬不成問題”。作為小林萬畝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的養殖戶,他常年在殺蟲、水質調控等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方面得到了基地的幫助。
小林萬畝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從2002年開始建設,覆蓋了整個小林片五條村,當地2250戶村民幾乎是“一戶一塘”或者“一戶多塘”或從事與水產養殖關聯的上下游產業經營。目前小林養殖南美白對蝦已達1.1萬畝,總體養殖完成率達75%,養殖效益較理想,很多村民都通過對蝦的養殖實現了致富奔康。
改變“單打獨斗”的農業模式,紅旗鎮將發展農業的道路定位在基地化上。目前,像小林這樣的具有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在紅旗鎮還有很多,覆蓋了所有的耕地和農業人口,基地不僅提供技術支持,基地化、規模化生產還使市場收購集中、銷路廣闊。
其中,湖東45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發展為我市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主要以葉菜類和瓜果種植為主,產品供應本地和港澳市場。基地現有種植戶500多戶,預測2009年基地人均收入可達8500元以上。
此外,紅西六、七圍6000畝近海優質咸淡水水產品養殖基地,主要養殖青蟹、對蝦和優質咸水魚類。目前八一大圍萬畝優質香蕉、果蔬生產基地正在打造中。
抓好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
紅旗鎮沙脊村是金灣區水產養殖面積最大的區域。今年該村有2500多畝魚蝦需要搭棚越冬,主要是南美白對蝦等品種。前兩天的冷凍天氣襲來,馮潤坤等養殖戶紛紛開動氧氣機,防止水產魚蝦缺氧。
“這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田間地頭都是沒電沒路的狀態”,馮潤坤回憶到,2001年開始養魚時,塘頭沒有電線,想給魚增氧,只能用手動的發電機,累得渾身是汗,也增不了多少氧。現在,鎮政府給田間地頭都拉了電線,給魚增氧一按增氧機的開關就行了。
農田水、電、道路等硬件設施是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紅旗鎮累計投入了910多萬元對各個耕作區的水利設施、農業耕作和運輸道路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各耕作區以前種植甘蔗時只有河道運輸而無路可通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轉變。農業生產和運輸大大方便,農產品收購價格明顯提高。馮潤坤以前賣草魚都是從魚塘里撈出,用摩托車開5分鐘運到路邊,有的魚已經死掉;現在,道路直達塘邊,活蹦亂跳的魚轉手就可以賣掉了。
“多年來影響紅旗鎮農業發展的,除了基礎設施,就是防風抗澇”,馮道煉介紹,紅旗鎮共有海堤20.58公里,由于年代久遠,殘舊,防御標準低等原因,每逢臺風暴潮便災害頻生。
近三年來,紅旗爭取到市區的支持,投入1.8億元實施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全面改造現有海堤。目前為止,市海堤達標加固工程在建水閘已全部完工,海堤改造已完成工程量的80%。
特別是投資670萬元的大林大型泵站已基本完工,明年汛期前可以投入使用,屆時紅旗鎮大林片近萬畝耕地將徹底改變數十年來每逢大雨大潮必浸的歷史。
在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指引下,紅旗農業得到了長足發展,預測2009年農業總產值可達3.36億元,較2008年增長7.7%,較2006年增長23%。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經營管理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