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吉安市農業局資訊:寒冬11月,金融危機余寒未盡,美國FDA實行“自動扣留”陰影尚未散去,吉安鮰魚產業卻“春意暖人”:全市全年網箱養殖可供加工的4000多噸鮰魚尚未加工完畢,就被訂購一空,實現未銷先“俏”。目前,全市漁業出口(鮰魚、克氏原螯蝦、螺旋藻)創匯達510萬美元,預計鮰魚產業可實現年出口創匯500萬美元,份額約占全省的七成,成為江西省的一大亮點。
鮰魚原產于美洲,具有抗病強、生長快、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特點,產品備受歐美等國際市場青睞。該市審時度勢,充分利用氣候、水域、生態環境優勢,于1992年引進4000尾鮰魚卵黃苗。市農業局組織市、縣水產科技人員聯合攻關,突破了魚苗繁殖、魚種培育、成魚養殖等技術難關,并通過試驗示范,總結出一套適合該市鮰魚無公害網箱養殖技術操作規程,形成了“池塘培育苗種、網箱養殖成魚、龍頭企業加工”,集良種繁育、基地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鮰魚產業化發展模式,產品俏銷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如今,鮰魚產業成為“游”出國門出口創匯的重要產業。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全市水庫網箱成規模的養殖基地縣,由原來的峽江、萬安兩個縣擴展到泰和、新干、永豐、青原、安福、吉安縣等縣(區),全市水庫網箱養殖鮰魚面積達8.12萬平方米。產量產值也逐年上升;今年全市鮰魚產量預計可達6500噸,網箱養殖可供加工產量達4200噸以上,產值預計超過6500萬元,養殖戶至少可增收1500萬元。
為把鮰魚產業做成出口創匯新興特色產業,在省里將該市列為鮰魚主要產區予以重點扶持的基礎上,市政府專門就鮰魚產業下發了《關于加快斑點叉尾鮰產業化發展的意見》,連續多年拿出20萬元專門用于扶持鮰魚生產。各縣(區)成立了產業化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發展規劃,并出臺優惠政策,增加資金投入。僅萬安縣每年扶持水產的資金不少于50萬元。該市還將鮰魚加工作為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先后扶持成立了江西鑫海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萬安水產有限責任公司兩大鮰魚龍頭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接近3萬噸。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飼料、統一加工、統一銷售,進行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鮰魚養殖上規模、上檔次解除了后顧之憂。
2007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受美國產業保護貿易壁壘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FDA實行“自動扣留”,采取技術壁壘、提高檢驗檢測費等手段,限制中國鮰魚出口,吉安鮰魚產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該市積極應對,堅持多管齊下求突破:一方面,出口加工企業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強化品牌入市,以質量“通航”。切實加強對鮰魚養殖產業的水質監管和養殖投入品的安全監管,建立健全鮰魚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大鮰魚的養殖、運輸、餐飲、加工全程質量安全監測。積極推進健康養殖,嚴格對照水產品檢疫檢驗要求,加強漁藥、飼料監管,實行商檢備案制和水質定期登記制,確保鮰魚品質達到出口標準。目前,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江西鑫海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萬安水產有限責任公司均通過美國HAA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且從苗種繁育、養殖生產、成魚加工全部實行良好農業規范(GAP)管理,從源頭上保證了鮰魚產品的質量安全。
另一方面,成立水產合作社,形成經濟共同體,以“旗艦”抗“風浪”。各地加大了鮰魚養殖的投資力度,組建了“峽江縣鮰魚養殖專業合作社”、“萬安縣四海水產專業合作社”、“萬安縣長旺水產專業合作社”等5家水產專業合作社,將一家一戶的網箱養殖戶組織聯合起來,形成經濟共同體。合作社采用“統一提供苗種、統一聯保貸款、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使用投入品、統一注冊備案、統一產品銷售”的“六統一”管理模式,既有效保證了該市水產品質量,又提高了水產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市場掌控方向。如今各出口加工企業正大力調整市場,實行“兩條腿走路”: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開發速食袋裝產品實行內銷,開拓江西、湖南、廣東等地內貿市場。期待吉安鮰魚“游”得更暢、更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