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蝦病難治,但是可治,只要尊重蝦病的發病規律,靈活用藥,可以將蝦病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治療蝦病應堅持以下治療原則:
1.抓住時機,早期治療。正常蝦病都不是突然發病的,開始機體與病原之間有一個相持階段,對一個個體來講,即潛伏期階段。對群體來講,常是死亡剛開始,“發生期”階段,這一時期是治療的最有利時期。只要正確用藥,蝦病是能控制的。
2.根據病情發展不同階段(即死亡數量變化)靈活用藥。
(1)發生期,此期為治療有利時機,不增加投餌,內服增強蝦體抵抗力的藥物,勿施用刺激強或破壞水的藥物。
(2)發展期,治療應以改善水質或底質為主。
(3)高峰期,此期應停止投喂,增加充氧,穩定水質。
(4)恢復期,此時主要以防止繼發感染為主,外用正常用量的生態消毒劑,內服抗病毒及抗菌藥物,逐步增加投餌。
(5)穩定期,治療應以改善環境、恢復體質為主。
3.根據發病不同類型,靈活用藥。下面以常見的蝦白斑病、紅體病、對蝦紅腿病、褐斑病(甲殼潰瘍病)、黑鰓病、對蝦爛眼病、固著類纖毛蟲病為例進行分析及處理。
一、白斑病
防治方法:病毒病目前雖然無特效治療方法,但對蝦感染該病毒后也要有一定的條件才會發病致死,對蝦是否感染桿狀病毒而發病死亡與對蝦消化道內微生物群落(細菌群落)的組成演變和池水中微生物的組成有關。當其原有微生物群落處于生態平衡時,可抑制桿狀病毒的感染。反之,病毒就可能在消化道內增殖感染,進而傳播到對蝦的其他器官如淋巴、肝胰腺等,使對蝦發生病變直至死亡,所以應進行綜合預防。①用中水聚維酮碘溶液0.15~O.3毫升/米3全池潑灑,連潑2~3天,每天1次;Vc潑灑200克/畝。②池邊的病蝦盡快撈出消毒,清除污染源。③按飼料量的0.296~O.4%添21:IFRC活力源添加劑,可增強對蝦的免疫能力及抗病力。飼料量的2%~3%添加活性飼用微生物如芽孢桿菌可有效調節對蝦消化道內微生態平衡,連投5~7天為一療程。
二、紅體病
1.預防:①徹底清淤,保持水質清潔,合理放養。②定期潑灑生石灰15克/米;蜾迓群R0.4~0.5毫克/升或中水聚維酮碘溶液1米水深、200毫升/畝。③消毒后3天全池潑灑益水寧500克/畝。④經常按飼料量的0.1%~0.296添加FRC活力源添加劑,可增強對蝦的免疫能力及抗病力。同時內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如根連解毒散,連投7~10天為一療程。
2.治療:①第一天全池潑灑溴氯海因0.5~O.6毫克/升或中水聚維酮碘溶液1米水深、300毫升/畝,第二天停藥一天,第三天再潑灑一次。②外用同時于每千克飼料中添加諾氟沙星、鹽酸小檗堿預混劑、FRC-活力源添加劑4克+水產用復合維生素C、E 4克,連續投喂7~10天為一療程。
三、對蝦紅腿病
1.預防:①徹底清淤,保持水質清潔,合理放養。②定期潑灑生石灰15克/米;蜾迓群R0.4~O.5毫克/升。③消毒后3天全池潑灑活性微生態制劑1~2毫克/升或益水寧O.5毫克/升。
2.治療:①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4~O.5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4~0.5毫克/升或中水聚維酮碘溶液300毫升/畝。②每千克飼料中添加中水氟苯尼考(按5%投餌量計,每千克飼料用本品4.0~8.O克)連用5~7天。
四、褐斑病(甲殼潰瘍病)
防治方法:①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4~0.5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4~0.5毫克/升或中水聚維酮碘溶液300毫升/畝。②外用藥物的同時,于每千克飼料中添加中水氟苯尼考(按5%投餌量計,每千克飼料用本品4.O~8.O克)連用5~7天。
五、黑鰓病
1.預防:①定期潑灑生石灰10~15克/米。。②全池潑灑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0.4~O.5毫克/升。⑧全池潑灑中水聚維酮碘溶液300毫升/畝。
2.治療:全池潑灑二溴海因O.3~O.4毫克/升或溴氯海因O.4~0.5毫克/升或中水聚維酮碘溶液300~500毫升/畝,病重時隔日再重復施一,飲。同時每千克飼料中添加水產用復合維生素C、E 2克-t-中水氟苯尼考4.0~8.0克,連投5~7天為一療程。
六、對蝦爛眼病
防治方法:①全池潑灑菌毒雙效寧300~500毫升/畝。②全池潑灑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0.3~0.5毫克/升。③外用藥物的同時,于每千克飼料中添加水產用復合維生素C、E 2克+中水氟苯尼考4.0~8.0克,連投5~7天為一療程。
七、固著類纖毛蟲病
1.預防:①經常更換池水,合理投餌。②每半個月全池潑灑O.3毫克/升硫酸鋅粉II型一次。
2.治療:①全池潑灑0.3~0.4毫克/升硫酸鋅粉II型,病情嚴重,隔天再用一次。②全池潑灑0.3~0.5毫克/升新潔爾滅+10毫升/米。福爾馬林藥浴3小時,然后大量換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