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09年,湖南第一個大鯢(娃娃魚)仿生態繁殖基地———龍山縣慶龍大鯢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有計劃地選取九對大鯢親本,采取特殊的授精技術進行繁育,11月期間,產下4500多枚卵,受精率達到100%,像2008年一樣,出現了大量的一卵六胞情況,共孵化出9600多尾大鯢幼苗,多胞率達到60%以上。這一成果,標志著大鯢大批量、一卵多胞仿生態繁育的核心技術,已經穩定和成熟。
所謂“大鯢仿生態人工馴養繁殖”,就是在大鯢的原產地或適生地選擇一塊空閑地,首先建造人工小溪流,在溪流兩側建洞穴,然后在洞穴上方覆蓋土壤并種植草本植物,以營造大鯢的適生環境。飼養用水主要引自附近的河水,以保證飼養水的水質安全。
2008年10月,龍山縣大鯢仿生態繁殖基地的大批量、一卵多胞大鯢繁育技術取得了突破,在仿生態環境下,一卵多胞大鯢大批量繁育獲得成功,繁育的一對大鯢親本產下的1100多枚受精卵,竟然孵化出幼鯢3700多尾,多胞數最多達到一卵六胞;二胞、三胞率達60%以上,四胞和五胞、六胞率分別達10%以上,創造了我國大鯢多胞大批量繁育成功的奇跡,引起有關專家的高度重視和一致好評。而此前,國內有記載的大鯢仿生態多胞繁育,一次性孵化總量不足3000尾,多胞數最高是一卵三胞。
龍山大鯢仿生態大批量多胞繁育核心技術日臻成熟,引起了國內有關專家和領導的高度關注,國家農業部水產推廣總站、國家大鯢救護中心和湖南省畜牧水產局漁政處負責人,先后前來龍山縣大鯢仿生態繁殖基地調查研究。通過現場調查了解,有關專家和領導對龍山縣在仿生態環境下,一卵多胞大鯢大批量繁育獲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