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福建省寧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了解到今年秋季下排的大黃魚苗在部分海區出現大批量死亡后,立即組織技術人員到發病嚴重的福安大坑養殖區進行診治。
在大坑33號漁排,養殖戶王老板向技術人員講述了魚苗發病的情況,大約10天前,發現部分秋苗開始在水面漫游,出現缺氧的癥狀,不久便死亡,當時量較少,沒有在意。近兩三天這種癥狀的苗突然大增,攝食量大減,并出現紅頭癥狀,同時部分腐爛的苗也從網箱底部浮起,今年下排的28萬尾魚苗已經損失約10萬尾。相鄰的漁排損失更為嚴重,死苗過半。
技術人員經過對病苗的檢查,發現病苗鰓絲都嚴重失血,呈現淺紅或灰白色,鏡檢發現鰓絲腫大,有的鰓絲末端膨大成泡狀,沒有發現寄生蟲,確診為細菌性爛鰓。針對這種情況,技術人員提出防治措施:網箱內吊掛“白片”(消毒殺菌緩釋片),視水流情況掛2-4片不等,早晚投喂餌料時,趁魚苗集中在水的表層,向網箱內潑灑二氧化氯、二氯海因消毒劑進行藥浴,餌料中可適當添加氟苯尼考藥物治療。
養殖戶反映,采取措施后,情況得以控制,魚苗攝食恢復,死亡率下降,但同時發現其所用的“白片” 緩釋效果不佳,吊掛一周仍剩余70%多。經查驗,發現網箱中吊掛的“白片”沒藥品批準文號和生產許可證,系“三無”產品,致使治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為此,技術人員一方面進一步指導養殖戶使用合格的藥物,加大消毒劑藥浴的劑量和次數,一方面繼續做好跟蹤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