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解放日報資訊:一般來說,一畝池塘一年可養魚750公斤,但青浦區的養殖大戶采取一種新型養殖模式后,每畝產量可達1.5萬公斤,是原來的20倍;更難得的是,這種模式因為是封閉式循環運轉,還能節水98%以上,并實現零排放。近日,青浦區工業園區正式發布“高位節能循環養殖模式”,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水產專家和水產養殖企業前往參觀、考察。
有關專家介紹,長期以來,國內水產養殖池塘條件和漁業設施設備相對落后,水產養殖過程中引起淤泥增厚,殘餌、養殖動物排泄物、藥物殘留等,對水體污染十分嚴重。而且,某些養殖戶一味追求經濟效應,加大養殖密度,提高換水量,而忽視了生態效應和社會效應。這就對水產養殖業轉變發展方式、實施“生態高效”養殖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了解,“高位節能循環養殖模式”由青浦工業園區內的喃嶸水產上海有限公司負責開發,目前已獲得了5項國家發明專利。這種高位節能循環養殖系統包括高位池、中央排污系統、循環過濾系統、保溫工程等多個組成部分,實現了養殖用水的循環使用和零污染排放,具有高產、高效、低風險、節能、節地等功能。比如池塘,實行水土隔離,池底呈現鍋底型,方便污物沉淀,定時排污。池塘中配備的水車式增氧機,一方面可以增氧,另一方面使池水形成環流,便于集污。同時,池中還安裝了固液分離器,有效過濾水體中的污物,防止養殖水體的惡化,分離出的污物壓榨成有機肥,達到零污染。
與傳統模式相比,這種新養殖法每季度減排水量為每畝50噸,而以前的養殖法每季度減排水量為每畝9000噸,比值達180倍。在產量上,新養殖法每畝養魚5000公斤,一年可養三期,產量達到每畝1.5萬公斤,而傳統產業一年最多可養750公斤,比值達20倍,用很少的土地即可得到很高的產量。據統計,新系統耐用10多年,還可降低建設成本76%,節能15%。
目前,上海周邊地區的不少企業已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能把這種“生態高效”的水產養殖法引到當地去。據透露,有關方面接下來將在蘇北地區建立大型示范基地,率先在華東地區推廣這種環保型養殖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