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市價雖一降再降,贏利空間仍然可觀
經過幾年的努力,廣東發展珍稀鱘魚養殖已取得顯著成績。據有關方面介紹,去年全省共繁育鱘魚苗和養殖成魚約達30萬尾,主要分布在順德、南海、中山、新會、鶴山、三水
、高明以及廣州市番禺區、珠海市斗門區等地,養殖品種除中華鱘外,還有小體鱘、匙吻鱘、史氏鱘、西伯利亞鱘、雜交鱘等6種,養殖面積約達10多萬平方米。由此,廣東已成為
全國養殖鱘魚最多、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鱘魚全身是寶,肉無肌間刺,可食用率高,可做生魚片、油炸魚片,也可熏制和制作罐頭,尤其是匙吻鱘的卵經加工制成的“魚籽醬”,譽滿全球,為世界高檔營養食品,出口歐
美,每公斤可換匯5000美元,被稱為“黑色軟黃金”,產品遠遠供不應求。
具有強烈商品經濟觀念的珠三角養殖大戶,獲悉鱘魚有很高的食用、藥用價值后,不惜投資巨款,與當地科技人員合作,從國內外引進親本和苗種,開展人工繁殖和雜交工作,在
當地落戶已有6個品種,共計放養30萬尾,通過幾年來的馴化飼養,已摸索了一套適合當地放養的先進養殖技術,經濟效益顯著。
鶴山市有關部門去年從黑龍江購進一批鱘魚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和培育魚種放養,利用80畝池塘養殖雜交鱘,經180天飼養,平均畝產831.25公斤,雖雜交鱘上市每公斤由前幾年140元下降到40元,但由于單產高,飼料系數低,平均每公斤只消耗1.4公斤,且生長快,最快月均增重0.4公斤,平均月增重0.2公斤。據抽查一口1號塘,投入成本91205元,其中魚種50400元,飼料21805元,加上塘租等費用20000元,產值為152950元,這口4畝塘總利潤為61745元,畝利潤15436元,今年他們自行孵化魚苗和自制飼料,成本可大大降低,效益還可提高。鱘魚是種溫帶魚類,最適水溫為19—23℃,鶴山市養殖場選擇水源最好且涼爽的山澗水或地下井水,經過濾后引入養殖池,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
采集: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