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1月,渤海和黃海北部出現30年來最嚴重的冰情。據1月18日國家海洋局信息顯示,目前,渤海海面結冰面積已達3.6萬平方公里。渤海灣海冰災情可能會延續至2月中旬以后。隨著未來強冷空氣影響,渤海和黃海北部冰情范圍可能在2月上旬達到今年最嚴重程度。罕見的海冰冰情給渤黃海地區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僅在山東,這場海冰災害已造成經濟損失22億元以上。目前多個行業受海冰災害直接影響。
水產養殖:此次渤海灣結冰對海產品養殖業沖擊較大,受影響的產品主要有符伐蝦夷扇貝、符伐鮑魚和符伐海帶。由于冰封,導致漁船無法出海回收海產品,在雪多冰厚的環境下,如不能及時破冰除雪,將造成養殖溫度降低和缺氧,導致海產品減產。目前產自山東附近海域的活海鮮已經斷貨一周,大部分鮮活水產從南方空運。受供貨斷檔的影響,大連、沈陽以及山東大部分地區的海鮮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揚。伴隨著春節因素,海產品的價格仍然有上升空間。
港口貨運:航道被冰層覆蓋會影響船只的進出港口,對渤海灣的港口吞吐量、航運周轉影響較大。如果持續時間長,那么裝卸減少、庫存擠壓會使得收入相對下降。根據報道,山東濰坊森達美港、河北滄州黃驊港等多個港口及附近航道均受海冰影響,有些港口和航道甚至完全被封,船只無法靠岸,也無法出海。以黃驊港為例,該港是神華集團北煤南運的重要運輸港口之一,一般來說,運煤船靠港停泊僅需20 分鐘,現在受浮冰影響,靠港停泊時間普遍增加1 倍。最嚴重時,靠港花費整整八個小時,不少船只被迫中途拋錨。船只進出效率的下降,使得港口行業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業績可能受到影響。
煤炭運輸:電煤運輸重要港口遭遇災情,對電煤運輸產生嚴重影響。秦皇島海域冰情范圍最大時距海岸線超過6 海里,冰塊最厚處超過10厘米,秦皇島港三分之二的港池水面都結著冰,19日開始封港停航48小時;黃驊港的海冰平均冰厚在10至20厘米,最大冰厚達30厘米,雖然尚能正常作業,但效率明顯下降,且船只無法直接靠港,要靠拖輪帶入,黃驊港為此日均煤炭裝船量減少約5 萬噸。對于嚴重依賴北方港口運輸的華東地區來說,原本緊張的電煤運輸格局再添嚴峻形勢。我們預計天氣一旦轉暖,港口恢復正常運作后,冰凍對庫存水平的影響即會消除。對于從事煤炭海運的公司雖有短期利空,但不影響中期運營。
海洋石油:海冰造成危險最大的可能是破壞石油鉆井平臺。渤海是我國重要的油氣作業區,有很多石油平臺,在風和海流的作用下,運動的海冰會撞擊甚至破壞鉆井平臺。以前就曾經發生過海冰將鉆井平臺推倒的事故。目前遼東灣已有部分油氣鉆井平臺被迫停止作業,東營勝利油田海洋鉆井公司的8 個鉆井平臺已全部停止海上鉆井作業。
漁業上市公司或迎來交易性投資機會。本次災害影響最大的依然是海水養殖產業。但我們認為災情對于無力破冰、輸氧、自救的個體水產養殖業經營者影響更重,這些經營者的更傾向于淺水養殖方式,面對災害無能為力。而對于具有規模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大部分采取底播的養殖方式,且有足夠的人力物力進行破冰、輸氧,災情對產量的影響會比較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