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03年制定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逐步把我國建設成為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近10年來,我國海洋經濟年均增速為16.4%,比同期GDP增幅高出約3個百分點。2008年海洋生產總值29662億元,占GDP的9.87%,占全球海洋經濟的1/6;海運總量及鋼鐵、石化、火電、船舶等臨港重化工業產出,高居全球首位。同時,積極參與極地科研考察、深海礦產資源勘探,出臺《海洋環境保護法》、《港口法》、《海域管理使用法》、《海島法》等法律,依法推進海洋開發。
浙江海洋優勢獨特
沿海省市分別確立獨具特色的海洋開發戰略。國家積極謀劃沿海經濟帶建設,相關各省市積極呼應,找準主題,勾勒戰略部署。其中,遼寧圍繞“五點一線”,構筑“以點連線、以線促帶、以帶興面”的沿?臻g聯動發展格局。天津重點進行制度改革創新,構建統一、開放、高效、公平、規范的市場經濟體系。江蘇依托連云港歐亞大陸橋和豐富的灘涂資源,推進大港口建設、大項目引進和大產業發展,形成港口、產業、城鎮三位一體綜合開發體系。上海加強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機構和業務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提升國際金融和航運服務水平。福建通過經濟全面對接、文化全面融合以及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海峽兩岸合作交流前沿平臺。廣東強調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建立更加開放、完善,更具示范帶動作用的市場經濟體系。廣西以加快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建設聯結東南亞和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海南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勝地。
海洋資源是浙江最大自然優勢。浙江擁有豐富的港、漁、景、油、涂、島、能等海洋資源,組合優勢明顯,適宜規模化開發,是我省最大自然資源優勢,在全國擁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其中,深水岸線達506公里,約占全國1/3,相對集中分布于寧波—舟山港域,是我國建設世界級深水港群的最佳選址。海島數量約占全國40%,是國家東海油氣開發、海洋權益維護和生態系統保護的重要載體。舟山漁場為全球四大漁場之一,近海最佳資源可捕量居全國第一。東海油氣資源前景看好,主體部分位于浙江海域。灘涂資源面積近400萬畝,約占全國13.2%,是我國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新空間。海洋旅游資源約占全國13.7%,特色明顯。海洋能蘊藏豐富,可開發潮汐能裝機容量占全國40.8%,潮流能占全國1/2以上,近海風能資源較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詳見表1)。
浙江海洋戰略區位優越。浙江海域位于長江黃金水道入?冢徟_灣海峽和日本海域,對內是江海聯運樞紐,對外是遠東國際航線要沖,在我國內外開放扇面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沿海地區位于我國“T”字形經濟帶和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區,是長三角地區與海峽兩岸的聯結紐帶。依托廣闊腹地和深水岸線等資源,加強深水岸線的開發利用,既可作為我國海上交通運輸主樞紐,也可作為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戰略物資的儲運、中轉和貿易主基地,還可作為海防前哨,加強“海上通道”安全保護的“主陣地”。
浙江海洋綜合實力較強。2008年浙江沿海地區實現生產總值1.5萬億元,人均GDP達5.5萬元;海洋生產總值2677億元,基本形成完備的海洋產業體系。海運業發達,寧波—舟山港躋身全球第二大綜合港、第八大集裝箱港(見表2);2009年,該港的貨物吞吐量已突破5.7億噸。石化工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船舶工業產值592億元,分居全國第四、三位。海水綜合利用業全國領先,海洋旅游、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新興行業成為海洋經濟新增長點。同時,全省擁有國家海洋二所、杭州水處理技術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團隊,以及浙江海洋開發研究院、浙江海洋科學院等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浙江海洋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意義重大
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海洋開發。1993年以來,海洋開發經歷了“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建設海洋經濟大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港航強省”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鮮明的主題,編制相應的規劃,出臺配套的政策,海洋經濟發展方興未艾。在新形勢下,響應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和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把浙江海洋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可作為海洋強國戰略重要組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對外貿易和戰略物資儲運安全。浙江海域是東海陸架盆地的主體,是東海油氣資源主蘊藏區,也是維護東海權益的前沿陣地。浙江海洋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有利于增強浙江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能力,保障海洋通道和戰略物資儲運安全,增強國際航運服務競爭力,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二是可順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推進臨港重化發展、提升經濟開放水平。我國已進入人均GDP3000~6000美元新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加快從輕工產業、低加工行業向臨港重化工業、高加工行業轉變。浙江海洋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有利于發揮區位條件、城市依托和港口優勢,構筑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有利于發展高附加值船舶、環保型石化、成套裝備等現代臨港重化工業,提升參與國際經濟競合的層次和能級。
三是可完善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提升長三角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在國家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進程中,需要更好地推進“東部率先”發展。浙江海洋開發納入國家戰略,將增強服務長江流域發展的能力,強化沿海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有利于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國際競爭力世界級城市群。
四是可強化海洋開發管理體制探索創新,保障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經濟發展活力最大釋放。海洋開發管理體制“多龍治!本置嫔形锤靖淖,海洋資源科學、有序開發有待加強。浙江海洋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有利于探索和完善深水岸線、海島、灘涂等海洋資源開發與管理體制,有利于發揮民營企業優勢,釋放海洋經濟發展活力。
五是可有助開拓國土新空間,構筑浙江發展新平臺。浙江人多地少,可開發陸域空間有限,伴隨港口開發、城市群建設,經濟、人口重心正向沿海地區轉移。浙江海洋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有助于積極、有序開發“藍色國土”空間,規劃建設一批重要深水港區、臨港新城、海洋產業基地和海洋生態保護區,構筑發展新平臺,推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為全國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積累新經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