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海南省臨高縣漁政管理站在其所轄海域查扣了5名非法盜捕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白蝶貝的涉案人員和一艘漁船,現場查獲白蝶貝10只。這只是白蝶貝遭瘋狂盜捕和有關部門艱難地進行執法的一個縮影。
白蝶貝又稱大母珠貝,是南海特有的珍珠貝種,也是世界稀有的最大最優質的珍珠貝。它被列入《我國現階段不對國外交換的水產種質資源名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這類物種,包括成體、幼苗和卵等。現在,除臨高白蝶貝自然保護區外,南海附近海域已無白蝶貝可捕。
但每年3月至8月,不少漁民進入該保護區內實施掠奪式盜捕白蝶貝,倒賣走私白蝶貝和破壞其棲息環境的情況十分嚴重,甚至已到了瘋狂的程度。僅今年3月以來,臨高漁政管理站就查處30多宗盜捕白蝶貝案,一個盜捕者每天能捕撈200個至300個白蝶貝。
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陳卓爾局長稱,白蝶貝資源十分有限,一只20厘米大小的白蝶貝,生長期要8年。無度捕撈,很可能會造成該物種的滅絕。據測量,此次被查扣的10只活體白蝶貝中最大的直徑有26厘米,最小的有15厘米。
臨高漁政管理站站長林福海告訴記者,目前違法盜捕白蝶貝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最多時,每天盜捕船只高達30多艘,而臨高漁政僅有3艘破舊執法船,現有14名執法人員,要晝夜輪流在343平方公里的白蝶貝自然保護區海域巡查保護,漁政海上執法能力明顯不足。
早在1981年,臨高白蝶貝自然保護區就已是原廣東省內三大白蝶貝自然保護區之一。但海南建省后,白蝶貝自然保護區沒有被確認為海南省省級保護區。1984年臨高縣人民政府制定了《關于白蝶貝資源保護管理的公告》,執行至今,但該公告僅停留在批評、教育、沒收、罰款的管理水平上,已不適合現今管理和保護的要求。有關專家呼吁,白蝶貝的保護,首先要確定其保護地位及級別。要設置專職的保護機構,盡快制定適合本省的法律法規,加大打擊、預防盜捕力度,保護好我國現有僅存的白蝶貝自然資源。
編輯:秦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