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現在海南的漁民,普遍感到打漁的日子不好過。
三亞漁民符亞第說,在100條船中,有20條賺錢就不錯了,30條拉平,另外50條就虧本了。臨高調樓的林玉群說,再不到遠海,再不對漁民進行扶持,10年后,漁民可能就無法生存了。
臨高調樓的船老大黃金輝,總結了幾條原因:北部灣劃界,大量漁船集中到近海,每年還有新增的漁船,油料和網具漲價等。
漁民們往往把效益的減少,簡單地歸咎于休漁。
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卓爾認為,要解決目前漁場小、漁船多、漁業資源匱乏的矛盾,當務之急是盡快開辟西、中、南沙漁場,而到那里捕魚,首要的是建造后勤補給船。
許多漁民也早有愿望,就是政府能盡快建好補給船,使他們可以到遠海去打魚。
儋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麥平治說,在西沙、南沙海域,越南的漁船很多,海南的船只寥寥無幾。
但對于出遠海,也有漁民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 西沙、南沙的魚,不好吃,賣的價格也便宜。同樣的炮彈魚,近海的賣2元多,遠海的只賣1元多。
政府希望能讓一部分漁民轉產,也有相關的政策。但該政策實施起來舉步維艱,在大部分地方沒有操作起來。
“漁民世世代代都在海上,讓他們上岸,談何容易。沒有技能,沒有資金,加上生活習慣不適應,都是制約因素。”一位漁業部門的干部說。
所以,近年來,不僅漁船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光儋州近年就新增漁船50艘左右,平均每艘40噸位。
編輯:秦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