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山東省擁有海岸線3100多公里,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從上世紀開始山東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發展“海上山東”戰略,90年代進而“發展海洋經濟”,20多年來山東省經歷了向海洋要GDP、以海洋資源為基礎發展一、二、三產業的初級增長階段。……圍繞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在國家戰略層面上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盡早謀篇布局,是我省在新的發展階段上面臨的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機遇當前,半島藍色區域經濟的發展因素眾多,不可不提的是——金融信貸支持。金融是連接各種要素市場的紐帶,金融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能夠提高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城市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因此金融業理應在藍色經濟區建設實施中發揮強力助推作用。藍色經濟區不僅是經濟空間的概念,它還同時包涵了生態、科技、文化、合作等內容,內涵十分豐富。藍色經濟區戰略的實施,為金融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為高效便捷的載體,從而對信貸資源的合理流動與高效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戰。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工商銀行山東分行敏銳地認識到培育和發展以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為主導的藍色經濟,對自身的經營轉型和結構調整將是一次重大機遇,依托“藍色經濟”發展“藍色金融”將會獲得可觀的成長空間。2009年,該行在同業中率先提出發展“藍色金融”的金融服務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該行通過加大項目貸款的投放力度,支持臨港、臨海等城市的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通過項目融資、流動資金貸款等支持海水養殖、水產加工、遠洋捕撈等臨海經濟產業發展;發放并購貸款積極支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等領域的優勢企業兼并重組,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能力;通過金融創新,為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等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009年末,該行投放于藍色經濟相關產業的貸款余額已經達到300億元。
2010年初,工行山東分行進一步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黃、藍、綠‘三色’信貸,擴大對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綠色環保行業產業的信貸投入”的信貸政策,發展“藍色金融”成為了全行性的戰略部署。可以說,“藍色金融”正成為該行繼“綠色信貸”之后新的服務理念和金融品牌。
日前,為了進一步跟進藍色經濟區域發展,詳實了解“藍色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與助力,記者走進煙臺、威海兩地工行和當地企業進行了實地采訪。
“藍色金融”在煙臺:助力909公里“藍色長廊”
沿著渤海灣,一直向東,渤海與黃海在此交界。909公里海岸線,2.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豐富的漁業、海洋礦產、旅游、風能、潮汐能資源,一條遍布“藍色產業”的“藍色走廊”逐步呈現并愈發清晰。
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現代漁業正演繹著耕海牧漁的新傳奇,濱海旅游業逆勢增長,造船及海洋機械制造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海洋新興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一股澎湃的藍色浪潮,正席卷著煙臺的每一片海洋。
作為第一家與煙臺政府接洽藍色金融的銀行,煙臺工行前瞻性的發展思路,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龍口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膠東半島唯一的煤炭基地,其北皂煤礦海域擴大區延伸項目總投資16.6億元,設計產能200萬噸/年。項目的建設,對緩解膠東半島能源緊缺、支持黃河三角洲經濟建設、節約土地資源、促進海底采煤工藝技術的攻關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悉,海底采煤在國內尚屬首次,國際上只有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少數國家進行過海下采煤,存在諸多技術難題。龍礦集團2005年海域首采面成功試采,結束了我國無海下采煤的歷史, 填補了世界海下采煤綜放開采的技術空白,實現了海下采煤的重大技術突破,標志著我國海下煤炭開采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獲悉企業融資需求后,本著鼓勵技術創新的原則,工行山東省分行和煙臺工行兩級聯動,對項目展開積極營銷,加快項目評審和貸款審批,短時間內為其發放項目貸款5.6億元。“該筆貸款的發放彰顯了工商銀行作為國有第一大行對地方經濟建設的支持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地政府對工行的工作非常贊賞。
港口物流業是藍色經濟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煙臺工行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對港口物流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龍口港物流產業鏈中大量中、小型客戶因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融資能力有限而面臨資金困境。龍口港從穩定客戶資源、與客戶共渡危機的角度出發,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客戶面臨的資金困難,向煙臺工行提出了融資需求。工行依據企業面臨情況,深入分析,為其創新設計了“港口物流鏈融資”業務,由工行為其物流鏈客戶提供結構性短期融資,龍口港對其入港貨物進行監管,并承擔保兌責任。“商品融資項下港口物流鏈貿易融資”方案的設計實施,為客戶解決了融資困難,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拓展業務帶來了充足動力,也為龍口港穩定并吸引了大批客戶資源,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顯現,實現了多方共贏。
煙臺大宸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水產品為主的民營企業,是煙臺工行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促進企業成長壯大的典型。自1999年成立以來,公司的所有金融業務都在工行辦理,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柳堯波告訴記者,“公司有今天的發展成就,離不開工行多年來的支持。公司已由最早的1個工廠發展到目前的3個工廠,作為水產加工行業,庫存量大,周轉資金需求多,如果沒有銀行的支持,企業很難做大做強,公司自成立以來,共從工行融資達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成立了煙臺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容量30000噸的冷凍保稅庫,站在保稅庫的門前,柳堯波很是激動地說,保稅庫的建立同樣得益于工行的支持,貸款需求提交到工行后,5500萬元項目貸款很快就到位了。保稅庫的建成極大方便了煙臺地區水產加工企業,簡化進出口手續,對水產加工企業具有很大幫助。
記者了解到,截至2009年末,煙臺工行對港口及臨港產業的融資余額達到129億元。面對煙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煙臺工行行長徐光林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煙臺工行將從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業、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現代海洋漁業、海洋文化旅游業、生態型化工產業、大型臨港加工制造業、海洋生物產業、海洋新能源與礦產業、海水綜合利用業、海洋環保與社會服務業等方面,以多品種的信貸產品全力服務“藍色”經濟建設。據了解,目前煙臺港口及臨港產業近三年內的在建、新建及規劃項目總投資約1138億元,融資需求約780億元。徐光林行長說,該行將按照“綠色通道”評審方式,加快對項目的審批,在符合貸款審查要求的前提下保證資金盡快到位,對于產業鏈中輻射拉動作用強的骨干重點產業企業,該行將采取銀團貸款模式加大信貸支持。
“藍色金融”在威海:助力藍色經濟“深藍區”
威海,得名于海,揚名于海,海岸線長達近千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海上的藍色疆域面積幾乎是陸地的兩倍,近海生物資源豐富,建港條件優越,清潔能源開發潛力巨大,沿岸自然風光秀麗,區位優勢明顯。憑借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威海藍色經濟早已發展為當地支柱產業。海洋漁業、船舶修造、濱海休閑旅游,威海正成為山東藍色經濟帶上的“深藍區”。
威海依托優越的區位優勢,工、農、漁業均比較發達,形成了以水產養殖和加工、遠洋捕撈為核心的現代漁業,以修造船為核心的海洋裝備制造業,以海洋科研、教學為核心的海洋科研產業,以旅游、休閑為核心的海洋文化旅游產業,以核電、風電等為核心的海洋能源產業,以及輪胎、建材、機械等產業,行業門類齊全,制造業尤其發達。藍色經濟相關行業一直是威海工行支持的重點,該行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著眼長遠,把搶占新能源產業市場、拓展優質項目儲備、夯實持續發展基礎作為工作重點,截至2009年末,該行在藍色經濟相關行業貸款余額48億元,占到該行公司貸款余額近一半。
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年平均風速為6.0m/s,除夏季外,其他季節風速都較大,年平均8級以上的大風(風速≥17m/s)天數為124天,憑借豐富的風力資源,威海風電城正一天天崛起。威海工行行長劉志剛說:“風電不僅是清潔綠色的新能源,發展風電也與威海市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相契合,這個領域是我們工行服務的重點。”圍繞在區域內規劃建設的、總投資達1400億元的國家新能源重點項目,威海工行落實責任人和營銷進度,建立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配套實施分行領導包戶、省市支行三級高效聯動等營銷方式,率先與重點項目公司建立起了穩固的銀企合作關系。
在國華瑞豐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沈健告訴記者,從項目開始,工行相關人員便緊跟項目,為項目提供配套金融服務方案。“與當地工行的合作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印象最深的就是工行的‘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個性化服務、延伸服務、標準化和規范化服務”,沈健說,“說工行的個性化服務,我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普通,但對我來說是不普通的。工行根據公司對外付款和結算頻繁等特點,由于網點距離公司比較遠,來回很不方便,工行特別為公司辦理了網上銀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對于網銀不能操作的項目,該行派專人登門服務。當工行看到公司賬戶資金較多時,會及時建議理財服務,幫助公司實現更多的收益;在延伸服務方面,我們公司屬于外來企業,可以說人生地不熟,工行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還為我們與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搭橋引路,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此外,工行為公司提供了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不斷提供合理化的建議,防范金融風險,實現了雙方共贏。”
沿著綿長的海岸線,順著壯觀的風電機組,記者沿路來到了聞名遐邇的西霞口集團。西霞口曾是一個以農為主的偏僻窮村。改革開放后,他們抓住水產品價格放開、工業產品短缺、社會消費升級三大機遇,及時對產業結構作調整,現已形成了海珍品養殖、港口運作、國際海運、船舶修造、旅游度假等支柱產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發展勢頭更加迅猛。西霞口集團一直與工行保持著密切的金融業務合作。據了解,2007年以來,工行已先后為西霞口造船塢項目、船廠改造項目、景區擴建項目等提供項目貸款2億多元。2010年,西霞口還將繼續擴建景區,包括新的景點建設、基礎設施改造、配套道路修建等;修建造船塢和西海養殖區,目前每年仍將新增1億元信貸需求。集團董事長田文科感慨地說,西霞口十幾年來的發展,從景區、造船到港口、養殖,從日常流動資金、票據貼現到信貸融資,都離不開工商銀行的大力支持。
威海工行行長劉志剛告訴記者,在下一步工作中,該行將緊密結合藍色經濟區域重點產業,深入分析區域經濟和重點產業發展趨勢,準確把握市場金融需求,持續加快金融服務創新,為振興威海經濟積極構建區域產業特征與工行信貸政策匹配的和諧互動發展戰略機制——
該行將以項目融資、流動資金貸款、貿易融資產品體系為支撐,積極支持威海高端產業聚集區假設。重點支持造船、清潔能源、輪胎、新材料、海水養殖、海產品捕撈生產加工、醫藥、旅游及大型餐飲業等臨海經濟產業發展。
同時,不斷加強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積極探索融資新模式。積極加強與市場中介機構的合作,積極利用并購貸款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推動產業優化組合;大力發展金融租賃業務,積極支持重點產業的設備更新,提高技術含量;重點探索中小企業產業集群融資模式和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發展和推動置于價值鏈、供應鏈下的貿易貸款;開展各類非信貸融資模式,綜合運用貿易融資、保理、票據、信用證等非信貸融資工具,做好對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
另外,該行將以電子銀行、自助銀行、個人信貸產品等服務為亮點,大力拓展個人金融業務領域,為文化、旅游、教育、海濱房地產等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藍色金融”助跑半島藍色經濟發展
按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目標,以2010 年為規劃基期;第一階段到2015 年,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海洋優勢產業;第二階段到2020 年,建成產業發達、優勢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與以往不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既是區域規劃,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關系沿海各市及內陸腹地的發展。面對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金融信貸肩負著更多的期望與企盼。
工行山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快“藍色金融”建設,該行還將實施一系列的政策傾斜。比如在信貸限額上將向煙臺、威海等藍色經濟區的重點分行傾斜,圍繞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加大對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裝備制造業和能源礦產業等藍色經濟相關產業、行業授信傾斜。同時,該行將進一步優化信貸操作流程,全面推行無紙化審批,整合評級授信環節,適當下放審批權限,簡化短期融資審批程序,加強中后臺集約化管理,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據了解,目前山東工行已形成涵蓋項目融資、流動資金貸款、國內國際貿易融資、結算、理財等業務種類,服務對象面向法人和個人的全套金融產品體系。在信貸業務領域先后推出了動產質押、股權質押、訂單融資、應收賬款池融資、融資租賃、理財+信托、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創新產品。下一步,該行還將針對海洋產業金融需求,積極探索海域使用權抵押、港口物流融資、船舶融資租賃等金融產品,創新發展企業上市發債顧問、資產證券化、股權私募等潛力業務,積極開展并購顧問、信息咨詢、權私募顧問、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行業務,緊跟大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開辟國際業務新的市場空間,不斷做大做強金融中間業務市場,更好地滿足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