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日,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近年江蘇省農產品對日出口遭遇寒流,而做強漁業特色經濟,推進高效規模漁業的海安縣卻“一枝獨秀”。紫菜、鰻魚等水產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創匯3000余萬美元。
日本是江蘇農產品出口的最大市場。2005年,全省農產品出口10.42億美元,對日本出口占1/3強。自從去年6月以來,江蘇對日農產品出口增幅急劇下降,增幅從6月的19%降到目前的1.23%。今年一季度,在全省農產品出口2.5億美元中,對日出口為7612萬美元,同比首次下降1.81%。
而海安大力推進條斑紫菜育種、養殖、加工、出口的產業化,積極參與日本對華“紫菜貿易壁壘第一案”的訴訟,打破了日本對華的紫菜貿易壁壘,紫菜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海安搶抓近年來捕鰻、養鰻效益回轉的機遇,迅速恢復發展鰻魚養殖業,堅持捕養并重、內外并舉,促進了鰻魚出口效益不斷回升。全縣14家鰻魚養殖企業有溫室養殖面積12.6萬平方米,仿野生池塘養殖面積2600畝,在廣東、福建等地租賃養殖4000多畝。全年培育黑仔鰻3000萬尾,養殖成鰻2400噸,產值達1.5億。目前,該縣有4家公司擁有自營出口權,所養殖的成鰻全部出口日本,年創匯1000余萬美元。
該縣灘涂屬淤積型淤泥質沙灘,每年以50米的速度向外淤長,他們充分利用沿海這些資源優勢,穩步發展貝類、蟹類、蝦類和沙蠶的高涂增養和精養。目前,全縣高涂養殖面積達10多萬畝,年產沙蠶200多噸,出口創匯100多萬美元;年產貝類4000余噸,出口創匯400余萬美元;構成該縣沿海海洋漁業經濟的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