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抓住苗種繁育生長的有利時機,在青島近海組織了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超過1.8億單位的水產苗種被放入大海,放流
規模創歷史新高。
由于過度捕撈等原因,青島近海漁業資源處于日漸衰退的狀態,已影響到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增殖放流是修復水生生物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可同時實現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的共贏。通過人工放流增殖,可有效增加漁業資源的群體數量,為促進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增加漁民收入、維護生態平衡創造條件。
近年來,市海洋與漁業局對增殖放流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今年共爭取農業部漁業局、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及青島市政府扶持資金300多萬元,選定膠州灣、岙山灣、小島灣和古鎮口灣作為重點實施區域,分別放流中國對蝦8000萬尾、日本對蝦8000萬尾、海蜇800萬只、三疣梭子蟹500萬只,增值魁蚶1000萬粒。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