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山東省工商局近日委托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5個城市的干制水產品質量進行了隨機抽樣監測,結果合格率僅為50%,其中個別即食性干制水產品菌落總數超標達190多倍。
據山東省工商局副局長李學法介紹,此次質量監測共對濟南、東營、煙臺、濰坊、威海5市流通環節的36個經銷點經銷的干制水產品進行了抽樣監測,共提取樣品50個批次,其中合格25個批次,合格率僅為50%。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部分即食性干蝦、魚片細菌總數超標。根據國家標準,即食動物性干制水產品的菌落總數不得超過每克3萬個,而此次監測發現有7個品牌商品菌落總數超標,大多為散裝開架式銷售,菌落總數最高達每克590萬個,是標準規定限值的196倍。
部分干制水產品檢出甲醛。甲醛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是國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不得檢出。而甲醛和蛋白質的氨基結合,能使蛋白質變性,擾亂人體細胞的代謝,對細胞具有破壞作用。在此次監測中,有6個批次干制水產品被檢出甲醛,表明部分生產企業為追求產品的長效保質期,添加防腐劑,并且不予明示,蒙蔽了消費者。
干紫菜產品無機砷超標。砷是一種對人體有毒有害的元素,過多或長期少量攝入,都會對人的心、肝、腎等器官和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造成損害。山東此次監測提取的5份干紫菜樣品無機砷全部超標。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