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超市里,普通的蝦皮價格在每公斤20元左右,但溫州華盛水產品加工廠生產的“大三元”,要賣到40元/公斤。“和蝦皮一樣,丁香魚干、小皮魚等公司其他產品,一樣要比市場平均價格高很多。”加工廠廠長鄭志成說,能賣這樣的高價,是因為他們的海鮮是在海上直接加工成的,“從活蝦活魚到蝦皮魚干,一般只要半個小時。”
漁業一直是浙江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藍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浙江企業不再滿足于利潤較低的漁業初級品銷售,而是積極購買設備、聘請專家、轉型發展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產品。
據介紹,水產品的升級是“藍色經濟”發展的表現。去年浙江海洋經濟是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領域。不過,從海洋漁業的發展來說,還是基本保持穩定,盡管水產品出口總體呈下降態勢,但水產品出口實現了逆勢增長,成為拉動浙江農產品出口的一大亮點。
據介紹,海洋經濟是建立在自然資源利用基礎上的“藍色經濟”,加快漁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漁業現代化水平是當前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內容,而支持發展水產品的精深加工則是延長漁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有效途徑。只有通過擴大水海產品深加工規模,才能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進一步提升水產品的出口附加值,最終提高水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