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月19日,1批13.10噸、貨值0.78萬美元的鮮活臺灣牛蛙經泉州檢驗檢疫局現場檢疫合格,首次從泉州石井登陸,并中轉廣東、上海等大陸各地市場,這是繼去年10月30日食用活中華鱉之后,又一臺灣鮮活水產品從泉州口岸登陸。
此次進口的牛蛙產地為臺灣省屏東縣,具有個體較大,肉質肥厚的特點,深受到大陸消費者的青睞。由于受去年大陸牛蛙價格偏低的影響,很多養殖戶放棄養殖牛蛙。再加上本地牛蛙大多沒有長成上市,導致目前大陸牛蛙市場產品供應量不足。而此次進口的臺灣牛蛙恰好彌補了目前市場牛蛙短缺的空檔。
福建泉州與臺灣一水之隔,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中泉州石井與金門島相距僅5.6海里,航程僅需1.5小時,加上小額貿易船舶機動靈活便捷、運輸成本大大降低。此次臺灣牛蛙從產地用冷藏柜經高雄運至金門,再用小額貿易船舶從金門運抵泉州石井,全程不到24小時,成為目前大陸最為便利的對臺小額貿易進口通道之一。
為保證鮮活牛蛙的順利通關,確保進口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兩岸水產品的貿易往來。泉州檢驗檢疫局提前做好進口食品境外出口商備案工作,并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查驗并抽樣送檢,現場查驗合格后立即放行,實現了貨物的快速通關。
在5月19日首批鮮活臺灣牛蛙從泉州口岸登陸后,短短3天時間,又有2批26.20噸臺灣牛蛙進入泉州,并中轉大陸各地市場,這標志著泉州石井口岸每周三趟進口臺灣牛蛙已進入常態化。進口商閩臺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泉州口岸地理優勢明顯,通關條件優越,接下去將視市場情況加大臺灣水產品的進口量,以滿足大陸市場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