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馬來西亞代表處消息,周二(6月8日)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和馬來西亞自然學會(MNS)為配合“世界海洋日”開展宣傳活動,倡議馬來西亞市民停止食用鯧魚、魟魚、鯊魚、龍蝦和其他面臨滅絕的常見水產品。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馬來西亞代表處推出了“保護我們的海洋”活動,向市民列舉了13種禁止食用和12種少量食用的水產品。在亞洲地區,馬來西亞是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水產品消費國,年人均水產品消費量45公斤。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馬來西亞代表處負責人Dionysius Sharma表示,馬來西亞是大多數深海生物的棲息地,如龍蝦、紅石斑魚及其他物種,但是1991-1997年期間,部分海洋物種數量減少了90%以上。
因此,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建議馬來西亞市民禁止食用銀鯧、黑鯧、魟魚、鯊魚、龍蝦、瀨尿蝦和鯰魚類水產品,減少食用紅鯛魚、海參、花蟹和虎蝦。將有17種水產品不再過度開發,包括牡蠣、貽貝和鳳尾魚。對于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馬來西亞代表處提供的建議名單,是經過21個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針對水產市場現狀和馬來西亞市民飲食習慣進行調查研究后得出的。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馬來西亞市民了解近海水產品供應量呈現下降趨勢,但是70%的被調查者認為,一旦接受任何有關海洋生物知識方面的培訓,將減少水產品的購買量。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認為,由于各地對水產品管理方法和措施不同,讓水產品消費者和經營者了解水產品是否來自可持續發展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