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被中國人視作“極品美味”的大閘蟹最近讓歐洲人大感頭痛。由于大閘蟹在歐洲的水道迅速繁衍,已經對當地的河流生態平衡構成了“威脅”。
漢堡的易北河畔,一艘漁船上一名身穿防水褲、腳蹬長筒雨鞋的女船民抖開漁網,將全部戰利品倒在甲板上:沒有鰻魚,沒有鱸魚,也沒有梭子魚,網兜里只有百余只揮舞著雙鉗、長著褐色絨螯的中國大閘蟹。
同在當地打漁的漁民朗茨克斯每周要捕撈大約200公斤的大閘蟹。
生長在中國長江下游的中華絨螯蟹俗名大閘蟹,是中國人的傳統盤中美食。他們是怎么會跨過千山萬水,在歐洲大陸“開枝散葉”的呢?據估計,這些大閘蟹可能是被往返于中國和歐洲的貨船無意中夾帶到歐洲的。由于大閘蟹適應能力強,什么都吃,很快便在歐洲各地的水道中繁殖生長,它們棲海住湖,陸地爬行游刃有余,但是與此同時,對本土物種構成了嚴重的生存威脅,甚至成為歐洲一些國家唯一的淡水蟹種。
據德國漁民介紹,自打大閘蟹入侵以來,梅克倫堡附近的淡水水產已經縮減大半。此外,歐洲各地的河岸也在它們的“打洞工程”中變得岌岌可危。這也就難怪讓歐洲人有如臨大敵的感覺。
漢堡大學的生物研究學者將大閘蟹上個世紀橫行歐洲大陸的歷史與今天它們在歐洲水道大舉入侵的行為作了比較,學者預言:大閘蟹的蹤跡將在未來幾年遍及歐洲所有的河道和港灣。
研究人員說:“必須采取嚴厲措施,否則我們無法消滅它。”目前,在英國等國家的提議下,歐盟已制定相關補救計劃,并展開歐洲范圍內的捕撈大閘蟹活動。
由于歐洲水域以前沒有其他品種的淡水蟹,當地人也不食用這種外形奇怪的動物。大閘蟹在歐洲近百年的繁殖過程中,保持了品種純正。從2003年起,有中國商人開始將歐洲的大閘蟹運回中國繁殖。
一部分漁民不久之前也開始做起“大閘蟹”的買賣。漁民朗茨克斯定期向愛好美食的中國、越南家庭以及亞洲超市、餐館供貨。他每周要捕撈大約200公斤的大閘蟹。而他自己卻從未品嘗過螃蟹湯,對于這種動物,他表示沒什么好感。
為了對付這種張牙舞爪的兇猛動物,他必須使用結實的雙層漁網,而且要在凌晨出行捕漁。因為敏感的大閘蟹特別怕熱,太陽一出就躲得不知去向。為了保證貨物的新鮮,朗茨克斯還不時得用清水沖淋池子里的俘虜。他說:“至少現在我不必再把它們倒回河里。”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