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與去年同期相比,羅非魚每公斤上漲5元,鳙魚每公斤上漲2元。
昨日,記者走訪廣東江門市區的農貿市場發現,水產品大多漲價,漲幅約兩成。
昨天早上,在白石市場,一位常年經營水產品的老板鐘女士告訴記者,部分水產品的價格上漲幅度較大,“這種非洲鯽現在的售價是每公斤10元,去年同期是每公斤5元左右;而去年同期每公斤賣11元左右的鯽魚,現在的售價是每公斤17元。這主要是因為今年的雨水多,影響了鯽魚的養殖。”鐘女士說。
盡管如此,購買水產品的顧客并未見少,記者采訪鐘女士期間,許多顧客光顧她的檔口,鐘女士忙得答不上話,記者等了許久才采訪到她。
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華園市場,水產品檔口老板陳先生的生意不錯,顧客來來往往,陳先生忙個不停。對于水產品漲價,陳先生的反應頗大:“現在不僅水產品漲價,貨也不好拿。”陳先生邊說邊指向了檔口的鳙魚,“鳙魚每公斤零售價較去年同期上漲了2元。多用于煲湯的鯽魚漲價幅度也很大,這種一條重二三兩的鯽魚,去年這時候每公斤賣10元,現在每公斤要賣12元。”陳老板現在所售的鯽魚多是從中山拿貨,路途遠了,加上近期雨天多,價格自然就上漲了。“以前,我都是在附近拿貨,但現在附近養魚的人越來越少了,拿不到貨。”
記者走訪發現,水產品檔口的生意都相當不錯,顧客絡繹不絕。消費者的反應,使水產品老板們對于漲價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在白沙市場經營水產品的王先生一邊忙著為顧客刮魚鱗,一邊對記者說:“水產品的價格經常變動,消費者見慣不慣。”只要有人來買,生意就好做,王先生對于漲價也就無所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